Thursday, August 23, 2012


上海文明人不堪忍受外省中国人

保钓,保沪 - 对上海土著 ,保卫上海比保卫钓鱼岛更有紧迫感


上海“睡衣”市民

对一些上海土著来说,保卫上海可能比保卫钓鱼岛更加让他们有紧迫感。作为中国最大都市里的 原住民,他们认为外地移民的“入侵”是鸠占鹊巢,不仅占用了本已稀缺的教育、医疗等福利资源,而且那些“低素质”的言行让人不堪忍受。

这当然不是一个新话题。根据截至2010年11月的官方人口普查数据,在上海2301.92万常住人口中,外省市来沪常住人口已达 897.7万人,比2000年增加591.96万人,年均增长11.4%。在上海人口的增量中,89.5%由外省市流入,从安徽、江 苏、河南三地流入的人口最多。这种人口巨量涌入,在给上海带来经济发展劳动力的同时,也难以避免地开始影响本地居民的生活感受。对日 日面对衣食住行难题的普通百姓来说,生活冲突显然比宏观数据更加感受深切。只不过,“排外”并不符合中国媒体的“政治正确”,所以, 这些对外地客深恶痛绝的上海人聚集在类似“宽带山”这样的网络论坛上互相取暖,控诉“乡 下人”的罔顾秩序、粗鄙野蛮——此恨绵绵无绝期。

这回,矛盾又因一份“乞讨排行榜”而激化。在上海,绝大多数乞丐来自相对经济水平落后的外省,在中国政府以人权之名废除收容遣送制度 后,这些衣衫褴褛者可以更加安全地出现在街头和地铁。当听闻乞讨者中有人正是以此为职业,且可“秒入千金”、“月入过万”后,奔波的 上班族难免要忿忿不平。正是基于这种民意,上海市公安局城市轨交总队徐家汇站治安派出所官方微博“轨交警花”最近发布乞讨排行榜,根 据东方早报上周五《警方试水微信举报地铁行乞》中的引述:“自2008年以来,在进综合执法工作站次数的排行榜上,22岁的何某以 309次位居第一。他来自辽宁,暂住在火车站附近,文盲,脚上有残疾。88岁、来自安徽凤阳的陈老太以302次暂列第二。据警方透 露,她下午与老乡打麻将,赢钱就不出来,输就出来讨点赌资...


为了说明这些乞讨者的“死皮赖脸”,这份上海报纸的记者更描述亲眼所见,称这位刚点了份20多元外卖作午餐的王某说话“三分真,七分 假,很多时候前后矛盾,但人看起来特别老实,很容易让人相信。轨交民警说,他们说谎是家常便饭,有时他们故意摔倒,先蹲在地上,然后 慢慢倒下去,开始呻吟,或是先喝一口可乐,吐出来,躺在地上装病。”

“轨交警花”的“向地铁乞讨说不”号召获得了如潮响应,那些手机用户不停地向其发来可以证明乞讨者假装可怜、死搅蛮缠的画面,团结一 心地希望获得一个不被打扰的乘车环境。但与此同时,争议声也传来了。

多位时评家连日来通过外地媒体表达了压倒性的反对意见,例如《“乞讨排行榜”是种示众式羞辱》、《“乞讨排行榜”考验城市管理雅 量》、《“乞讨排行榜”警示公权应有边界意识》、《“乞讨排行榜”还是不要了吧》等,批评整治行动“缺乏人文关怀”。虽然也有类似 《“乞讨排行榜”真的是在为难行乞者吗》、《“乞讨榜”本质上是一张“防骗榜”》这样的声援辩解,但那只多数是发表在上海报章上。

《东方早报》今晨发表《“空间压缩”时代的地铁乞讨问题》,请来自香港大学的钟晓慧感慨“相爱总是简单,相处太难”:“给予弱势的乞 讨者一份同情和关怀,道理上当然是对的;但是,次次都给,客观上对方就会不劳而获,甚至可能变得比我还富了,这是对的吗?而且,当乞 讨变成持续骚扰,人们难道没有权利拒绝这种强迫吗?”——这显然也是在对外地报章持续数日的批评提出反驳。

承认“城乡分割与贫富分化很严重”、“城里人和乡下人、生活条件好的人和生活条件差的人,总是密集地混杂在一起”这样的现实困境后, 编辑们允许这位社会工作与社会行政学系博士生在此强调“秩序第一,安全第一”:“有些人主张乞丐有乞讨的权利,不能禁止。我觉得,正 确的说法应该是,乞丐有乞讨的自由,但这是消极自由。就是说,一个人决定以乞讨方式谋生,别人不能干预他的决定,但是当乞讨成为一种 公共场合中的公开行为时,乞丐也不能干预和触犯别人的自由。人们可以自行决定是否选择乘坐地铁,这是自由,但是乘坐地铁必须遵守共同 的规则,这与是否自由并不矛盾。”

支持地铁管理部门以及警察维护秩序的人可不只这位作者。为了证明整治行动的正当性,《东方早报》早在周一即以头版宣布《市民支持轨交 警方整治强行乞讨》,在描述《乞讨者每天200元出租孩子,70岁以上老年人最“抢手”》、《“轨交乞讨人员都是老面孔”》这样的丑 态同时,记者还引用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顾骏的背书,即“管理部门发布这个排行榜是一种无奈,应该谈不上一种歧视……强讨者利用人们 的同情和怜悯,将之变成一种发家致富的法宝,这种行为是违背社会道德观念的。”

而另一位微博名人——来自上海市公安局新闻发言人办公室的陆峰更加责无旁贷,他要代家乡父老回击那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批评:“一 些‘强讨恶要’行为已经严重影响到其他乘客的正常乘车,甚至滋生其他违法犯罪行为……不知道笔者是否在上海高峰时乘坐过地铁,不知道 笔者是否在上海轨交区域内遭遇过‘强讨恶要’。如果有,或许您就会有另外一番感受。”在邀请质疑者“来上海轨交区域内的流浪乞讨人员 工作站走走、看看”后,这位警官反唇相讥:“‘轨交警花’现在晒的,是那些每天能乞讨到上百元甚至几百元,肚子饿了买肯德基全家桶的 主。我个人以为,这些人并非您说的弱势,在这些职业乞讨者面前,您会不会为您的善心作出重新评价?”



在为这个通版报道配发的评论《面对强讨者不能只有善心》中,记者李伟也曾试图降低火气,“此次地铁乞讨争论中,每一个参与者都是善良 的,都希望那些生活着的人们,有所养,更有所依”——但恐怕那些强烈支持整治乞丐的人们不一定会认为曹林善良,因为这位中国青年报评 论员在周二即斥《排外主义的网络阴魂》,并在得到搜狐腾讯等一力转发推荐后广为人知。

其实,曹林是连捅了两个马蜂窝。先是通过华商报在周六叹息“何苦为难穷人”:“警方排这样的乞讨排行榜,将那些身有残疾、高龄的乞讨 者以这样的方式‘示众’,很是不人道,缺乏一颗执法人员对这个社会中的弱势者应有的善心……我并不认为贫穷就代表着正义,乞讨就有着 天然的道德优势,弱者就对应着正确。他们的行为确实对公众秩序造成了影响,但是,文明的公众,生活更好一点儿的人,是不是可以忍受一 点儿这种不便和不舒服,而善意地疏忽眼皮下和身边的这些人呢。”

上海市民穿睡衣上街

这段批评城市里的文明人“苛刻”的评论已经在上海的论坛上激发不满,更不用说他意犹未尽地又在周二利用自家平台再发一论,直接点明 “排外主义”这个敏感词:“上海轨道交通警方的态度倒是平和,以官方微博回应称:‘质疑让我们不断自省,支持是我们前行的动力’,也 有本地警官实名公开批评相关部门‘工作方法简单,往往打击一大片,一棒子全打死’。而某些上海网友则对批评‘怒不可遏’,在抱怨‘外 地人’、‘乡下人’给上海带来种种问题后,甚至喊出了让警方‘清理垃圾’、‘出台盲流遣返制’的口号,呼吁警方对批评者进行‘跨省抓 捕’。”

这位与“某些上海网友”唇枪舌剑的苏北人,先夸奖“世博会前后,上海塑造了开放的形象”、“我接触到的上海人,也谦和与包容”,再话 锋一转告诫“少数在网络上排外的网友是否想到,自己的表现会影响上海的开放形象”:“网络上的‘排外’,往往是见不得阳光的,它们通 常都是匿名的谩骂和恶毒攻击,几乎不会有人站出来以理服人。正是这种匿名性,助长着暴戾和胡言乱语……排外者往往缺少宽容之心,偏见 和偏执,驱使着他们以外地人为敌,认为外地人夺走了他们的工作机会,带来了拥挤和混乱,引发了拥堵和犯罪。”

这样的攻击怎么会不让为土生土长而自豪的上海人怒不可遏,他们不仅要列出那些外地人在沪犯罪率居高不下的数据,也不能同意曹林这一段 描述:“面对城市中及网络上的这种排外情绪,不得不说,一些管理者扮演了不太光彩的暧昧角色,他们不是站在中立者的位置调和冲突,弱 化户籍制度和贫富差距带来的阶层断裂,而是迎合本地人的情绪出台一些歧视性政策。既加剧了城市的阶层冲突,更为那些极端排外情绪推波 助澜”——因为在他们看来,上海的城市管理者非但没有迎合本地人的情绪,甚至是过于“宽容”,以至于上海人反而在自己家里“受气”, 最典型的证据就是沪语的式微。

从厌弃外地职业乞丐到厌弃所有外地人——在这种气氛下,《上海商报》副总编辑陈季冰虽然微博声明自己反对曹林的观点,但因为同意“外 地人当然有权批评上海”,也要被斥为“沪奸”。而来自《新民周刊》的胡展奋,也决定站在他多位平日“公知”朋友的对立面,为上海土著 的权利一呼:“到处都是‘烧香赶走和尚’的景象!一个城市已经‘宽容’到连自己的方言都快消失了,还在说它‘排外’,这一刻,你们要 求沪人都是圣人,你们且自问能否达到如此境界?可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啊!”

生于上海、定居香港的凤凰卫视记者闾丘露薇通过微博介入争议时曾作评估——“帝都对外来人的政策比魔都差点”,她这是回应音乐人小柯 所言在排外问题上“帝都的人民比魔都的强点”的观点。恐怕是强不了多少,腾讯曾经制作一期嘲笑“帝都”土著的专题《有“纯种北京人” 这回事吗》,同样遭遇了皇城根下的如潮抗议。在中国,地域歧视大概是仅次于民族歧视的炸药包,一点就着。

上海市委机关报还不准备趟这摊动则得咎的浑水,那么,就请《人民日报》昨晚用微博劝大家都洗洗睡吧:“一个乞讨排行榜,演化出一场舆 论风波。唇枪舌剑中,一种现象令人担忧:什么时候,我们失去了理性对话的胸怀和耐心?什么原因,人群分成圈子,甚至南系北系、这派那 派,从此不见守望相助,只剩龙争虎斗?共同生活的这片土地,正经历深刻转型,是走向聚合还是分化,取决于你我的选择。”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Note: Only a member of this blog may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