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October 17, 2013

中共有能力“去美 国化” ?

美国富布士杂志立刻发表署名评论进行回应。文章问道:“中国能建立一个去美国化的世界吗?中国 能领导全球经济吗?”然后,作者自答道:“最可能的回答是不能,因为中国缺乏能使其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四个条件。”文章的分析相当心平气 和。底线是:一个巨大的人口、一支劳动力大军和一个市场,可能是成为领导世界的主要经济体的必要条件。而充分条件是要有一个开放的市场天 地,真正的企业家精神,市场和政府的正确结合,和一个新的企业思维定式。文章的结论是,“所有这些看来中国现在还不具备。”


作者纽约特约记者倪安

星期天,中国官方新闻通讯社新华社发表英文署名评论文章,称:“美国两党在白宫和国会山之间的 相互扯皮并没有达成有效协议让他们吹嘘的政体恢复正常运转,这也许是这个被蒙蔽的世界开始考虑建立去美国化世界的好时机。”

美国富布士杂志立刻发表署名评论进行回应。文章问道:“
中国能建立一个去美国化的世界吗?中国能领导全球经济吗?”然后,作者自答道:“最可 能的回答是不能,因为中国缺乏能使其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四个条件。”文章的分析相当心平气和。

首先,中国并没有一个为其制造产品提供的“广大无边”
的世界市场新天地。文章说,当中国真正扩展到世界市场的时候,资本主义已经接近最后疆 界,已经征服了世界各地几乎每一个市场。这意味着中国是在资本主义的最后疆界上推展,因此,在其与已经占据全球市场的其他主要角色发生冲突 前,它并没有可操控的空间。

然后,文章分析了中国在国内市场中的天地。文章问道,“
什么是中国国内的新天地呢?”文章说,如果用一个国家的人口作为尺度来衡量一个国家国 内市场的大小,那么中国是劳动力和产品市场的巨大资源。但是,单靠一个巨大人口并不足以推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国的经验已经证明了这一 点。中国在14世纪初、19世纪中和1950年代初就已经拥有巨大人口。但是,中国错过了所有这三个崛起成为强大世界经济体的机会。

文章接着分析了今天中国所拥有的不同点。文章说,
中国持续增长证明了它当然与过去不同了,中国已经以创纪录速度把这个国家变成了世界第二大经 济体。但是,它仍有许多麻烦:低人均收入、持续收入不平等、低人口密度、高文盲率,以及分散的管理结构。所有这些,使中国国内市场成为一个分 散的地方市场的集合体,而不是一个单一的完整市场。

文章说,中国还不能去美国化的第二个缺乏的条件是,
一个原生资源,即企业家精神,这是中国尚未培育和滋养出来的精神。文章说,公平地说,企业 家精神在中国农村地区正得以繁荣,那里农民正在变成企业家,市场力量决定着工资。企业家精神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也很发达,那里许多个体通过出 口中国制造的低成本产品发了财。像熊猫电子、华为科技、海尔集团、小天鹅,以及联想公司开发的新产品,它们正在成为下一个思科、IBM和苹 果。

但是文章说,不幸的是在中国,这些公司不是正道而是例外。
今天的中国经济,企业家精神的核心是生产、营销和销售别人发明和创新的标准产品。而 这就是为什么中国至今还没有在全球经济中发展出像iphone和ipad这样的拳头产品,还没有创造出可持续的竞争优势的根本原因。

文章说,第三个条件是市场和政府各自的位置不对头,
它用鸡尾酒来形容两者未能合理调和,也就是要将自己部署在经济领域中各自擅长的地位,而不 是各自失败的地方。但文章说,今天的中国,两者恰恰处于“各自失败”的状态:政府从经济的“公共”领域中消失,这些领域如环境保护和职业安 全,街道和高速公路巡逻,以及保护公民免遭金融欺诈等,而市场在这些领域要么失败,要么做得很不够。

与此同时,政府却以所有人、
企业主和经理人的身份在国营企业和乡镇企业中出现,那些企业生产钢铁、洗衣粉、铝等各种产品。政府以“私营”企业 家和所有人出现,并拥有足够多的股份来控制其管理。政府还在银行业中出现,通过政治法令而非市场力量,控制几乎每一家主要银行的信贷配给。

最后,文章说,中国需要一种新的企业思维定式,
这种思维定式把消费者而不是把政府官僚置于经济天地的中心;由企业家对经济资源如何部署作出选 择,并允许专业经理人来执行这些选择。

文章说,底线是:一个巨大的人口、一支劳动力大军和一个市场,
可能是成为领导世界的主要经济体的必要条件。而充分条件是要有一个开放的市场天 地,真正的企业家精神,市场和政府的正确结合,和一个新的企业思维定式。文章的结论是,“所有这些看来中国现在还不具备。”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Note: Only a member of this blog may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