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anuary 16, 2015

投资者乐见李嘉诚企业重组

 


上周五有消息称,李嘉诚(Li Ka-shing)之子李泽钜(Victor Li)将召见记者、谈论一个神秘的问题,香港的记者队伍立刻变得手忙脚乱起来。李嘉诚被当地媒体称为“超人”,作为他的继承人,李泽钜得到媒体的密集关注 是很自然的。随着这场紧急召见的意图——宣布李氏家族的商业帝国将展开近乎彻底的重组——水落石出,银行家们也开始手忙脚乱起来。

记者们不仅见到了李泽钜,也见到了李嘉诚。而如果香港的其他企业走与李嘉诚同样的道路,那么李氏家族在记者会上宣布的计划不仅会给银行家带来 好处,还会给投资者带来好处——后面这一点更为重要。

李嘉诚的计划很简单:将他旗下的两大公司分拆为一个房地产集团,以及一个涵盖从港口到药妆店等多项非房地产业务的集团,从而释放出困在混乱的 交叉持股中的价值。投资者对此全心全意地赞成。这宗交易中的核心公司——长江实业(Cheung Kong Holdings)与和记黄埔(Hutchison Whampoa)——的股价在本周一收获了两位数的上涨,这两家公司的合计市值因此增加了115亿美元,增幅达14%。

此次重组虽算不上是革命性的,但其清晰划分业务和梳理所有权结构的想法在亚洲实属罕见。在亚洲,企业交叉持股很常见,而且商界巨富们控股的所 有企业通常都做房地产业务。这些商业帝国本身往往由多家彼此之间通过股权结构关联在一起的企业组成,这种股权结构更像一碗汤面,看不出任何企 业逻辑。

一名驻亚洲的私人股本经理将这些巨富家族收集资产的倾向比作一家从不套现的私人股本公司——当然也可能是难以套现,因为该地区的并购交易市场 及股市比其他地方的小、流动性也差,这使得他们很难找到买家。不过,这名经理补充说,“他们也没有出售资产的传统”。

另一些迹象也显示这种现象正在发生改变。韩国李氏家族对庞杂的三星集团(Samsung Group)的掌控,是企业“面条”更为极端的例子之一。不过,随着接班问题摆到面前(年过八旬的李嘉诚也面临这个问题),该家族也在逐步走向重组。投资 者对韩国李氏家族的举措表示了欢迎,三星事实上控股的公司第一毛织(Cheil Industries)在上月上市交易首日,股价就翻了一番。

一名交易撮合者表示:“有个具有普遍性的题材:当旗下各种业务都渐渐难以创造经济增长时,人们会开始寻找创造价值的其他方式。”

香港市场正押注吴氏家族的控股公司会德丰(Wheelock)及它旗下的九龙仓(Wharf)将成为下一批展开重组的企业。本周一,会德丰的 股票表现为十年来次佳:由于市场猜测它可能会走李嘉诚的道路,它的股价跃升了7%。像和记黄埔一样,吴氏家族的企业也是殖民地时期诞生的贸易 公司。会德丰持有九龙仓55%的股份,这两家公司除了拥有大量地产类资产,还拥有一家有线电视及宽带供应商、数家酒店以及多个港口的集装箱码 头业务。

会德丰与九龙仓的注册地均在香港,这可能会使重组变得更具吸引力。虽然将公司注册地从香港换到开曼群岛似乎并不是李嘉诚此次重组背后的主要动 机之一,但总的来说李嘉诚公司新注册地的限制要比香港少。逾四分之三的香港上市公司已然把注册地定在开曼群岛或维尔京群岛。那些留守的公司往 往规模较小,或是在当地拥有悠久的历史。

不过,香港李氏家族、吴氏家族和韩国李氏家族不应轻率地将他们商业帝国的股价暴涨解读为市场对任一改变的全面支持。周二,韩国现代集团 (Hyundai)掌门人郑梦九(Chung Mong-koo)未能卖掉旗下一家公司价值12.5亿美元的股份,原因是这宗出人意料的交易的价格及规模令心怀警惕的投资者望而却步。现代是韩国的大财 阀,规模仅次于三星。

满怀希望的投资者还必须谨记,改变是相对的。上周五记者请求和记黄埔董事总经理霍建宁(Canning Fok)评论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的重组对李氏家族的接班计划意味着什么,霍建宁的答复得体而谨慎。他笑着说:“我们不会去解读大老板说的话。”

这意味着公司的结构可能会发生改变,但家族的统治不会变。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Note: Only a member of this blog may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