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September 15, 2013

中企緬甸折戟 暗吃啞巴虧


http://image.wenweipo.com/2013/08/26/ch0826a3.jpg  ■密松電站閒置的設備堆放在基地。
 I think he is basically talking rubbish. Everybody know Burma with her past friendship with China has caused her to be left out the global development for the past few decades. So why is he complaining about no cellphone signals, poor highway and low electricity. He himself wrote here that most Burmese do not have much electrical appliances (which I really doubt him) , then why the need for a massive power plant ? Of course Burma can always go call Sifu Chong's son to buy a few of his American company made massive generators mah?!! I smear of sour grapes all over his essay here as his mother country got jilted by yet another teeth and lip "friends". By the way, name me one China projects all over the world that is not 商業項目政治化 .


自2011年民主化改革後,被譽為東南亞最後的投資「處女地」─緬甸吸引日企、歐美大公司蜂擁 而至的同時,早已在緬甸投資的中國企業卻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挫折。中緬合作三大「千億工程」(緬幣)中的萊比塘銅礦遭遇反對遊行,緬甸最大水電 站─密松電站 突遭緬甸政府叫停,商業項目政治化讓中國在緬甸投資面臨巨大風險,中企只能暗自承擔損失。 本報記者近日親赴緬甸採訪,通過採訪中企在緬最大投資項目密松電 站叫停始末,向世人揭開投資新大陸緬甸的艱辛與無奈。 ■香港文匯報記者 羅洪嘯 緬甸報道
 來到緬甸的第一天,記者就發現在緬甸行走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機沒有短訊功能、信號也時有時無,飛機場像巴士站一樣從緬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機場到 市區的公路是目前緬甸最好的高速公路,可是既沒有護欄又沒有服務區
能源短缺 窒礙經濟發展
 這些落後的基礎設施帶來的不便還能夠克服,但是經常 停電卻讓人無法忍受緬甸普通民眾家裡基 本沒有 什麼電器,即使是小康家庭有個冰箱、電視機,在大部分時間也是 擺設,而富裕家庭往往都會配一台柴油發電機保障家庭用電。缺電的緬甸被戲稱為「免電」,基礎 設施的陳舊讓這個東南亞國家彷彿與現代社會脫節了30年
 能源短缺問題已經成為制約緬甸繼續發展的絆腳石,從事可再生能源推廣的緬甸非政府組織 (NGO)KKS主席HTUN NAING AUNG向記者表示,現在緬甸總裝機235萬千瓦,實際可以發電的只有175萬千瓦裝機,當前緬甸只有約25%的人可以用上時有時無的電,75%的人仍處 無電的生活中。
政局混亂 投資風險劇增
 在2011年以前,中國是為數不多在緬甸投資大型基礎設施建設的國家,中緬油氣管道、密松電站建成 後都將極大緩解緬甸能源短缺問題。然而,見證中緬兩國友好關係的「千億工程」的前景卻在民主改革後急轉直下,緬北戰亂、非政府組織(NGO) 抗議令中企在 緬甸的商業投資風險劇增。2011年9月30日,緬甸總統吳登盛更是以「順應民意」為由叫停密松水電站建設。
 到今年9月30日,密松電站項目已經擱置了近兩年,連接中國騰沖和緬甸密支那的騰密公路已經兩年沒 有堵過車了。而在兩年前,騰密公路是中緬第二大繁忙的公路,熙熙攘攘的車流將水泥、鋼材等原材料從雲南送到中國海外投資最大的項目—密松電站 建設基地。在 2010年項目建設期,那裡有4萬人在伊洛瓦底江上忙碌,當地很多百姓都在工地幹活。
 如今這個基地只剩下成片空置的板房、遺棄的腳手架和銹跡斑斑的閒置設備,曾經負責在伊洛瓦底江兩岸 擺渡的「密松號」工作船「躺在」基地的院牆外。如果密松電站如期完工,600萬千瓦裝機一年發電量就足夠緬甸全國民眾使用6年,可是現在密松 電站所在地密 支那的百姓仍飽受停電之苦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Note: Only a member of this blog may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