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ugust 6, 2010

 
 
粵語之戰系列  -反抗 官方文化霸權



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世界上本來只有一種語言,人人說著同樣的話,因世人欲興建巴別塔冒犯天庭,上帝為阻止這項計劃,故意攪亂人們的語言,讓 他們相互間不能溝通,巴別塔計劃因此告吹,人類也被分散到世界各地。

結果呢,人們各說各話,雞同鴨講,即使同一種語言也有不同的口音,每每造成許多成見和紛爭,強勢語言恃勢凌人,弱勢語言慘遭歧視的情況比比皆 是。

去年底,上海電台音樂節目收到一條聽眾短訊:「求你們不要說上海話了,我討厭你們上海人。」主持人隨即(以上海話)回應:「請團成一個團,以 圓潤的方式,離開這座讓你討厭的城市,或者你討厭的人的周圍。」事件牽出的地域歧視引起網民激辯。

中國有許多方言區,南腔北調,溝通不易,所以官方當年決定選用其中一種普遍、通行的方言作為共同語,結果「滿式漢語」(mandarin)壓 倒其他方言成了中國「國語」,這就是今天的普通話(華語)。

廣東當局最近以「配合亞運會」、「打造廣州國際都市形像」為由,有意將廣州電視台的主要頻道改成普通話,並大力推廣普通話。中共廣東省委書記 汪洋也說廣東基本上已「富之」,下一步要「教之」,如何「教之」,其中一項就是推廣普通話。

這種典型的以政治壓文化的行徑,引起廣州民眾對粵語逐漸被排斥的擔憂,隨即引發捍衛粵語的示威活動,並跨境蔓延香江。

廣東人對自身的嶺南文化有很強烈的認同維護感,這不難理解,語言學 家已指出,粵語源自春秋戰國時代,文化基礎深厚,屬於真正的中原文化。而今日許多廣東話口語都是出於唐人或宋人的口 語。

換言之,廣東話才是真正的「大唐餘風」,許多耳熟能 詳的唐詩以至古漢語的文體,其實是以粵語音韻寫成。君不信,請翻《唐詩三百首》用粵語朗讀就知。

另一個原因是,中國改革開放後,廣東是全國經濟發展領頭羊,加上香港流行音樂和影視劇風靡神州,中國一度出現全國學講粵語趕時髦的現象,廣東 人也因此增強了自身優越感自豪感。

這次廣東民眾竟敢不「顧全大局」,憤然群起維護自身文化權益,說明了這種出賣地域文化和閹割國家多元文化的行徑讓人忍無可忍。

國家有需要統一官方語言,但不能以此趕絕地方文化。千百年來,粵語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和她在海外中華文化中的影響舉足輕重。為了眼下的面子工 程就犧牲老祖宗的文化,那麼中國其他的方言,豈不是隨時有可能為了政治原因而被送上斷頭台?

中國民主革命從廣東開始,如果當年沒有被對手揶揄為「孫大炮」的孫 中山號召革命起義,中國幾時才能結束封建統治?如今反抗官方文化霸權的鬥爭,也從廣東開始,又是民間社會展開 維權運動的新階段。


捍衛粵語,頂硬上!
 宋育晶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Note: Only a member of this blog may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