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une 24, 2022

中国“律师界良心”张思之去世

 

中国“律师界良心”张思之去世

2022年6月24日,中国律师界“泰斗级人物”张思之逝世,享寿95岁。中国政法大学原校长江平评价张思之是中国律师界“最能体现批判精神和独立精神”的代表。

作为中共建政后第一代律师,张思之经历了中国司法的变迁,也见证了中国通往宪政人权的艰难。他不仅参与过为许多著名政治犯的辩护,也一直在为中国的独立司法和人权发声。

张思之1927年出生于河南郑州一个中医世家。抗战中他随家人逃亡四川,16岁时,参加“中国学生志愿远征军”,奔赴印缅战区。1947年,张思之进入中国政法大学的前身朝阳大学,大学期间加入中共地下党。1949年,张思之参与接收北平法院,成为新政权第一批法官,历任北京市人民法院民庭、刑庭法官和研究室负责人。

与同一时代的大多数中国知识分子一样,20世纪下半叶张思之经历了中国社会的种种政治动荡。他1957年被打成“右派”,之后“劳动改造”15年。1972年结束劳改后,在北京市郊一所中学教书。

文革后,1980年张思之重回律师岗位,参与了“林彪反革命集团案”和“江青反革命集团案”,俗称“两案” 的审判,为江青等人担任辩护律师。六四事件后,他参与鲍彤、魏京生、王军涛等民运领袖政治犯的辩护。

《财新》发表的生平回顾称,张思之几乎没打赢过官司,却被尊为中国律师界的良心,并引述观察人士称,为政治犯辩护的勇气是张思之后来广受尊敬的原因之一。

中国政法大学原校长江平向《财新》表示,张思之在人权保护特别是敏感案件中勇于承担责任,具有真正的大无畏精神,“这是我最敬佩他的地方”。在江平看来,在中国律师界,张思之最能体现批判精神和独立精神。

这不仅体现在他敢于作为律师接手在别人看来不乏危险性的案件,也体现在他勇于对社会敏感话题、为公民基本权益发声。在重庆“唱红打黑运动”、聂树斌案、李庄案等在中国受到巨大关注的案件中,张思之都曾公开发声,仗义执言。

张思之曾说,律师的职责是“为民争权,或代民维权,使之由此获得自由与尊严,从而提升其精神境界,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变革”。

2008年,德国海因里希·伯尔基金会(Heinrich-Böll-Stiftung)授予张思之该年度的佩特拉ㆍ凯利(Petra Kelly)奖,以表彰他“为在中国保障人权和建设法制国家及律师制度做出的杰出贡献”。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Note: Only a member of this blog may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