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September 27, 2010

民族主義還可收放自如嗎?-- 從1999年反美示威前瞻釣魚台反日示威的未來





" 有趣的是,在 美國官方聲明中,除了美方賠償金外,中方原來也向美國支付了287萬美元,以賠償美國駐華大使館在大遊 行的損失。這賠償在中國難得被提及,但在西方則被演 繹為「中美均向對方賠償」。"


在華人社會,基本上無人質疑「釣魚台屬於 中國」,卻對如何保釣大有分歧。
北京准許民眾在九一八事變周年紀念進行大規模示威,以此作為對日施壓手段之一,將成為保釣運動里程碑。
只有1999年北約空襲中國駐南斯拉夫使館後,北京准許學生進行兩日大遊行的往事足以相提並論,
因為在1999年後,要進行同規模的民族主義遊行極其困難,2005年的反日示威則官方色彩較少。
溫故知新,要前瞻釣魚台風雲的後續發展,當年大遊行的台前幕後值得參考。


【明報】在1999年,事件定性經過不斷改變、升級。炸館剛發生時,中國外交部立即發表聲明,稱這是「野蠻暴行」,但 「野蠻」只是形容詞,具體性質依然不 詳。隨着群眾情緒愈來愈激烈,北京定性也愈來愈狠,例如解放軍一名研究員在《國防》發表文章就說,這是以「野蠻行為為標 誌」的「全面帝國主義」行為,這樣 反美就等同反帝,出師就有名了。釣魚台事件隨着官方外交動作升級,大概更嚴肅的定性也陸續有來,但超越純外交層面的後着 卻不大可能出現,因為政府容許遊行 已是一大回應。

先鼓勵後呼籲冷靜克制

說到遊行本身,表面上,北京在1999年堅決否認直接發動或引導。當時有美國記者問駐美大使李肇星「政府有否動員」,


李 以一貫風格回答﹕「你真的認為中國 人民需要政府動員才會遊行示威嗎?

 
煽動起遊行示威的正是這個野蠻的轟炸。」然 而,沒有政府的綠燈,示威是不可能成事的。1987年學運後,北京市人大通過 一系列地方法規,規定遊行示威組織者必須提前五日提交書面申請,那次遊行自然沒有充分時間申請。一名澳洲學者訪問了大量 遊行群眾,報告曾刊登在《明報月 刊》,當事人都表示得到「組織上的間接幫助」,例如有大學黨組織領導他們 示威,政府在背後為示威者提供免費交通、放鬆安全措施、號召市民為示威者提供幫 助,甚或在首日默許對美國大使館進行破壞。據參加者回憶,在示威第二天,控制就嚴格了,例如 不 再允許向大使館扔石頭 ;再一日,一切都不再容許。筆者曾在清 華大學進行相關調研,參加者說政府在遊行兩天後正式勸告群眾停止,卻在首兩天充分鼓勵。這次的反日示威舉行前,有着 相似影子。

遊行期間,群眾的情緒發泄明顯失控,起碼激烈程度超出了官方期望。美國駐華大使尚慕傑在被破壞的美國大使館裏透過破窗向 外望的一幅照片,成了國際媒體的經 典。香港有報道說示威者有人製造燃燒彈,在混亂中投向美國大使館,只是很快被公安撲滅。有CNN女記者在現場發新聞稿時捱打,有學生大喊「殺死她」和其他 英文粗口,這令西方讀者流下深刻印象。北京此後對民族主義示威加深了戒心,原因之一就是 擔心類似情况引發外交事件,而北京深知不可能確保所有群眾的理性。 因此,反日遊行同樣不可能超過單日,政府也會密切觀察口號,時刻準備勸籲群眾冷靜。

遊行成為外交部的棋子

1999年,遊行標語包括一些經濟民族主義元素,例如「燒毁在中國的麥當 勞」、「以實際行動摧毁美國的智慧財產權﹕免費盜版軟體」等。當時在《科索沃危機 論壇》,有網民告訴他的6歲女兒「不要喝可口可樂,不要吃肯德基和麥當勞」,


因 為「美國人把從可口可樂、肯德基、麥當勞賺來的錢,拿去製造炮彈,轟炸我們 的大使館」

根據肯德基北京總經理介紹,示威後一段時間,他們的銷售額的確下降了20%至30%,但「一周以後,經營就恢復到正常水 準」。一周,大概就是 中國民族主義在經濟層面表達的上限,而奧運期間有網民呼籲抵制法國家樂福, 同樣不成氣候。抵制日貨的技術更難,因為在全球化時代的今天,已 很難找到純日本 一站式的貨物,盲目抵制反而損害中國利益,相信類似口號只會不了了之。

但遊行畢竟成了北京外交的棋子,因為外交部深深明白一些訴求通過正常外交管道不可能成功,而軍事行動、經濟制裁等舉措又 牽連過大,唯有通過允許遊行示威, 才可以一方面滿足國內民族主義者的最低期望,一方面為外交行為增加籌碼。1999年大遊行的最大貢獻,在於為中國在中美 談判注入了「民意」這元素,後來克 林頓給予中國永久正常貿易關係待遇、中國加入世貿,相關談判就提及「民情」。把這公式放在釣魚台案例,「外交行為」就不 一定與釣魚台有關,也可以是其他任 何範疇,例如中日貨幣匯率角力或貿易合作等。

群眾發泄網絡社會接力

問題是,1999年遊行除了反美,也公然對政府處理炸館的軟弱表達不滿,這是政府最擔心的。當時浙江大學三名教授做了一 項調查,發表於《中國外交》期刊, 發現只有3.6%受訪者認為美國的回應可以接受,認為不可接受的絕大多數群眾,自然對政府有更多期望,也更容易失望。群 眾如何批評政府,自然難以在內地媒 體被報道,但參考海外資訊,我們可發現當時全國各地的校園、地鐵站、超 市,流傳着以下口號﹕「還不如清政府」、「江澤民縮頭烏龜」、「懷念毛澤東」、「讓 葉利欽替換江澤民」等。剛引述過的澳洲學者甚至發現,在示威標語當中,還包括「讓解放軍支援南斯拉夫總 統米洛舍維奇」一類明顯強人所難的「訴求」。難怪在 民族主義全面發酵後,北京又千方百計把釋放了的愛國激情冷卻。大遊行後,《人民日報》除了發表大量文 章呼籲民眾冷靜、不要過激、團結在江澤民核心身旁,還 有不少邏輯奇怪的號召,例如要求民眾「把愛國熱情投入到旅遊業中」,以 保證日後仍能為西方遊客提供相同品質的服務。這樣的趨勢,也很可能在反日情緒到達臨 界點後出現。

但群眾的發泄是未足夠的,國家大方向又希望和諧,可以怎樣?1999年的解決辦法,就是讓反美運動迅速進入網絡階段。今 天十分著名的《強國論壇》,就是由 此誕生;早期的中美網路戰爭,也在那時開始。據《中國日報》報道,中國網民當年成績不俗﹕「中國黑客攻擊了很多美國網 站,最大一次攻擊使白宮官方網站癱瘓 了三天」。中國黑客都以「水晶,我愛你」為簽名,並以攻擊美國網站為一年一度的紀念活動。這次反日風潮到後期,幾乎也只 能以網絡社會接力。

最值得留意的是事件如何解決。在1999年,擾攘數月後,中美雙方還在各自表述,沒有一方可以全贏,因為全贏在外交是不 可能的。美國同意向受害人家屬支付 450萬美元賠償金,同時向中國政府支付2800萬美元以賠償南斯拉夫大使館的經濟損失,似乎滿足了中國的最低期望,儘管一般國民並不滿意


有 趣的是,在 美國官方聲明中,除了美方賠償金外,中方原來也向美國支付了287萬美元,以賠償美國駐華大使館在大遊 行的損失。這賠償在中國難得被提及,但在西方則被演 繹為「中美均向對方賠償」。

類似的各自表述手法,在2001年的南海撞機事件後更明顯﹕當時美國說「sorry」,中國說接受其「道歉」,
然 後一切不了了 之,因為9/11來了,中美又變成親密戰友了。

回到今天,既以民族主義凝聚國內人民、又要維繫區域經濟合作的和諧局面,其實是中日雙方心照不宣的共同願望。這次釣魚台 事件的最大爭議,在於那名日本扣留 的船長會否被日本審訊後才釋放﹕假如審才放人,就是說日方已把法律有效涵蓋到釣魚台,北京絕不可能接受,群眾會視之為恥 辱;假如不審放人,就是說日方放棄 把法律有效涵蓋到釣魚台,日本右翼又難以接受,何况美國右翼還在一旁敲邊鼓說日方「有理有節」。各自表述的「藝術」,能 否在今天重複?理論上並非不可能, 例如日方可以派一名嘍囉隨便問船長「身體好嗎」,日方當是「審」了,中方當是「無條件放人」,就可以勉強向各自的民族主 義者交代。但實際上,中日雙方的默 契比當年中美之間更差,加上今日通訊更難阻隔,迴旋空間比從前更小,民眾對零和結局的期望更大。中國民族主義還能否收放 自如,才是對北京的最嚴峻考驗,畢 竟2010年不是1999年了。也許中日兩國元首能夠打一通電話,一切就有默契解決,
可惜在這年頭,有級別的電話是不能隨便打的,萬一內地憤青上綱上線質 疑打電話的人出賣國家利益,就麻煩了


 沈旭暉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Note: Only a member of this blog may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