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基尔的世界经济研究所(IfW)债务研究:中国对非洲国家放贷利息偏高
一项最新研究显示,非洲国家从中国银行贷款所偿付的利息明显高于向世界银行一类的公共金融机构。而此前已有研究指出,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无力偿还中国债务。
位于德国基尔的世界经济研究所(IfW)周二(5月2日)发表的一份关于非洲债务的研究报告称,中国金融机构向非洲国家放贷的平均利率为3.2%。而其它公共机构,如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其他国家向非洲融资者索要的平均利率仅为1.1%。
其中德国和法国对非洲贷款的平均利率是1.7%,已经相对较高。日本对非洲国家的贷款利率最低,为0.5%。
对于非洲国家来说,从私营机构融资成本非常高昂,利率甚至可能达到10%。这些私营机构包括非洲国家国债的购买方,比如投资基金。报告称,非洲国家向私营投资者融资的利率平均为6.2%。
"许多国家同时从私有的和公共的债权方借贷,这意味着,最终由纳税人支付了私营投资者和中国银行的盈利",世界经济研究所的债务问题专家特雷贝什(Christoph Trebesch)表示。
研究还指出,私营和公共机构向非洲贷款的利率差明显扩大。在2000年代,利率差仅为0.5%到1%,而如今已经扩大到5 个百分点。原因是资本市场上非洲国家国债的利率显著上升,而公共机构目前放贷的利率与之前相比甚至有所下降。
纳税人买单
“从私营机构借贷的利息负担上升,尤其让较贫穷的非洲国家面临的压力加大。”特雷贝什指出,包括埃及和肯尼亚在内的不少国家,既从私人投资者,也从公共机构大规模借贷。由此,实际上来自公共机构的较低息的贷款在横向支付对冲基金的高盈利。“中国对非洲国家的贷款情况也类似,其中一部分是借助西方低息的发展援助贷款来偿还的。”
根据世界经济研究所的报告,过去20年中,部分非洲国家经济增长率相当高,导致资本需求增加,例如在基础设施领域。从2000年的共50笔贷款、金额100亿美元,增长到2020年的80笔贷款、金额超过800亿美元。
2000年时,来自资本市场和中国的贷款比例还很低,但在2010年左右非洲掀起的贷款高潮中,投资基金和中国的银行则扮演了关键的角色。在某些年份,它们的贷款占到非洲国家贷款总额的四分之一到将近一半。
IfW 关于非洲债务的评估报告依据的基础是该研究所汇总的一套“非洲债务数据库”(Africa Debt Database),其中包括2000年到2020年间与50多个公共和私营债权方交易的7400笔贷款和国债,总金额达7900亿美元。
不少地方的“一带一路”项目贷款遇到偿还问题
偿还有问题
今年3月底该研究所与哈佛肯尼迪学院和世界银行共同发布的另一项研究显示,中国银行在“一带一路”框架内向发展中国家发放的贷款,部分面临相关国家无力偿还的困境。2022年遇到偿还问题的贷款已经占中国境外贷款总数的60%, 而在2010年这一比例还仅为5%。
世界经济研究所的专家介绍,为了避免出现偿付中断的情况,中国向一些国家提供新一轮应急贷款。至2021年底,中国已向22个国家提供了128笔应急贷款,金额2400亿美元,主要是以延长偿付期限以及新贷款的形式。
报告指出,这样做也是为了避免中国的银行陷入债务危机。这从对不同国家的态度可以看出。中国向中等收入国家的借贷达5000亿美元,在境外贷款中占了最大比重。因此北京首先希望避免这些国家出现无力支付。而向低收入国家的贷款只占总量的近五分之一,对中国银行系统的稳定性不构成威胁,因此这些国家很少获得中国的新贷款。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Note: Only a member of this blog may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