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长刺激措施缺乏“可衡量细节”
在罕见承认经济遇到了困难后,中国当局在不到三周内发布了三轮支持经济的公告。中国财政部长蓝佛安在周六(10月12号)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已准备好“大幅增加”国债发行量,以支持金库枯竭的地方当局、为低收入家庭提供补贴,支持房地产市场,并补充国有银行资本以推动经济增长。北京连番举动显示中央政府决心不让经济进一步恶化,但评论认为,尽管意图十分明确,但缺乏可衡量细节”,看起来政府“仍在研究财政刺激措施的细节”,这可能让投资者继续犹豫观望。
据路透社,近几个月来,多种经济数据均不及预期,引发经济学家和投资者的担忧,他们担心政府今年约 5% 的增长目标面临风险,而且可能出现长期结构性放缓。中共高层领导人认识到需要“采取积极措施”帮助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后,国家机构一直在轮流展示他们必须提供什么。继央行降息、多个城市取消购房限制措施、避免投机之后,现在轮到财政部表明将将其工具用于恢复服务。财长宣布将在未来三个月内投入相当于2.2兆元的债券来支持地方政府。
谨慎欢迎
法新社指出,在中国财长这场备受期待的新闻发布会上,北京方面表示将发行特别债券,以增加银行可用资本,并允许地方政府借入更多资金。这些举措是对近几周出台的一系列措施的补充,包括降息和向银行注入流动性,旨在重振中国疲软的经济。中国领导人最近表示,政府今年5%左右的官方增长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尽管周六的新闻发布会并未公布投资者所呼吁的“火箭筒式”刺激计划,分析师对中国周六宣布的新一轮财政刺激措施以重振疲弱的经济表示谨慎欢迎,但警告称,需要更多细节和具体数字才能全面评估其效果。经济学家警告称,有必要实施强有力的财政刺激计划,以刺激国内支出,实现政策制定者迄今为止未能实现的疫情后全面复苏。
缺乏细节
穆迪分析经济学家林师顺( Heron Lim 在周六新闻发布会后告诉法新社:“今天令人惊讶的是没有具体的数字。” 他说,看起来政府“仍在研究财政刺激措施的细节”......“不幸的是,对中国来说,魔鬼藏在细节中。他们最好能有一些可供人们参考的总体数字.。” “与此同时,投资者可能会退一步,直到他们完全确定财政支持措施的方向。”
对冲基金管理公司精准资产管理张姓分析师在一份报告中表示:“这些政策是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的。”虽然没有明确表示将提高财政赤字,但他认为中国财长的的言论暗示政府有可能在明年将财政赤字提高到 3% 以上。此举将代表北京方面财政政策方针的“重大转变”,有助于“刺激国内需求,缓解经济中的通货紧缩压力”。但他说,新政策对中国整体经济前景的影响将取决于其“规模和构成”——但同样,这些细节尚未公布。
等待更清晰的政策路线图
法新社指出,周六新闻发布会的一大焦点是政府如何努力保护地方当局避免债务飙升,因为债务飙升可能会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澳新银行高级中国策略师邢兆鹏表示,这些信息表明官员们正致力于“降低地方政府风险”。预计未来几年将公布新的国债和地方债券额度以及可能达到 10 万亿元人民币(1.42 万亿美元)的债务置换计划。其他不利因素——包括消费低迷和青年失业率高——有可能削弱经济活力。
路透社报道指出,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失去增长动力、在房地产市场急剧下滑之际努力克服通货紧缩压力、提振消费者信心之际,中国财政部公布的措施都是投资者敦促中国采取的举措。但蓝佛安部长没有透露该计划的具体金额,这可能会让投资者更加焦急地等待更清晰的政策路线图,直到中国立法机关下次会议批准额外发债。会议日期尚未公布,但预计将在未来几周举行。
兴奋还是绝望?
英国《金融时报》曾在周五,即中国财长公布刺激措施前一天预测中也提到了细节,认为,最有可能的是,一旦中国财政部在周六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布新的财政支出细节,市场将重新获得动力。哪种情绪更接近事实:兴奋还是绝望?答案是,两者都不是。
分析认为,市场正确地将经济刺激政策的宣布视为一个拐点,也是一个重返超卖的中国资产的机会。但他们误判了刺激计划的根本意图,即稳定经济,而不是推动经济大幅复苏。他们还低估了习近平的长期战略和政策制定者不想重蹈覆辙的意愿对刺激计划的限制。
文章指出,习近平政府现在决心不过度刺激实体经济,也不再制造股市泡沫。经济目标是稳定增长,防止通货紧缩加剧。这可能奏效:中国决策者有很多工具,习近平终于允许他们使用。但没有证据表明习近平的长期愿景所依赖的关键政策发生了转变。因为习近平的战略目标没有改变。他希望将资本从房地产行业转移到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他认为这是中国未来繁荣和强大的基础。
中国刺激计划作为国家战略是可行的,但对金融投资者来说并不友好。对投资的重视意味着供应将始终领先于需求,从而带来通货紧缩压力,不利于企业利润。即使是受青睐的高科技行业也面临激烈的竞争,这将侵蚀利润率。
但习近平并没有放弃这一愿景,而是接受了策略上的改变。刺激计划的决定是受经济数据不佳(包括制造业销售和就业急剧恶化)、中国经济学家的一致批评以及针对中国出口的保护主义风险上升等推动的。短期稳定是长期计划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但政策制定者将谨慎推出措施,以避免重蹈此前刺激计划的覆辙。
《金融时报》文章总结称,总而言之,未来几个月经济和金融回报可能会回升。但从长远来看,中国的愿景没有改变:即技术和自给自足比增长和利润更重要。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Note: Only a member of this blog may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