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士丹利亚洲区前主席罗奇:北京救市力度不足且未触及结构性问题
在发表「香港玩完」论後与中国关系转淡的前投行大员罗奇(Stephen Roach)接受香港亲建制报章访问时表示,中国现时面对的难题与日本「迷失30年」的问题相似,日前作出的补救措施是「必需但不足够」,且未触及三个结构性问题,若不解决生产力和私人消费疲弱等问题,恐步日本後尘。
由摩根士丹利亚洲区前主席转为美国耶鲁大学资深研究员的罗奇,《香港经济日报》今(21日)早刊登其专访。他指出,中国自9月底起推出的一系列救市行动一度令中国股市出现多年来最大幅度的上涨,即使其後显着回落,仍远高於救市前水平;但长期来看,市场依然远低於昔日高位,例如沪深300指数较2021年2月高位仍低逾三成。若指此刻可以放松心情,并对前景感觉更佳,是为时尚早。
他又说,现时中国所面对的难题,与导致日本於上世纪九十年代陷入「迷失30年」的问题相似,当时日经指数从1989年12月到1998年中的底部下跌66%,期间出现四次「死猫式反弹」(Dead Cat Bounce,一般指股市大幅下跌後或持续跌幅中的小幅回升),平均反弹幅度是34%。
以中日两国的救市措施相比,罗奇指出,中国在货币政策上相当进取,9月24日公布的方案为中国资本市场注入大量流动资金;财政政策方面,即使财政部和住建部已作额外说明,但仍需当局作出更清晰的指引。
但他认为,「最大的缺失部分,就像日本的结构性问题,同样是相当严重,而且中国尚未出手解决」。日本已故前首相安倍晋三当年的救市措施,除货币政策丶财政政策及结构性改革,俗称「三支箭」救市。
罗奇重申,现阶段中国的结构性挑战为人口压力丶生产力挑战及消费疲弱。他强调,中国需要及早解决结构性问题,以免陷入「流动性陷阱」,即经济对更低的利率欠缺反应。
他分析,中国的人口老化趋势将难以逆转;而生产力挑战对中国亦影响深远,尤其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力,逐步转移至生产力较低的国有企业,生产力较高丶活力较强的民营公司的占比反而日益缩少;至於消费疲弱的问题,在社会安全网支持不足的情况下,市民因恐惧而宁愿储蓄丶不消费,将继续成为未来经济增长不足的来源。他强调,中国必须解决过度储蓄的问题。
罗奇:中港市场最坏时刻未必已过 吁香港加强承诺保国际化
他警告,若中国不解决结构性问题,特别是生产力和私人消费疲弱,就会好像日本一样,出现货币和财政刺激措施无法实现在实体经济寻求的牵引力。」
面临迷失危机的中国经济前景,却刚好是罗奇所指的香港未来倚靠所在。他指出,中港两地的经济已存在紧密联系,若两地联系在未来更趋紧密,香港的未来将高度倚赖中国经济的前景,「若中国经济现在能像奇迹般复苏」,对香港来说一定是利好消息;而恒指的急升证明投资者相信中港市场最糟糕的时期已经过去这观点,罗奇认为,仍然有待观察。
他承认,早前的「香港玩完」论颇惹争议,但既然中港经济联系紧密,建议「港府可以采取更多行动,加强其对保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承诺」,当中,维持港元与美元挂勾这个监管架构,实属金融稳定的来源,对国际资金而言,亦非常具吸引力。
至於港府努力争取海外资金以巩固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罗奇肯定港府努力,但成效仍有等观察,因为亚洲区内其他金融中心亦在积极争取国际资金,而外资亦会权衡2019年後的政治形势,当中,政治敏感议题对香港仍有影响。
但罗奇认为,人才流失伤口未愈的香港,最大的外部挑战是抢人才,面对亚洲区内其他地区如新加坡丶南韩及日本等地的竞争,抢人才变得更激烈。而香港身处中美摩擦的地缘政治夹缝的问题,亦难望得到解决。
曾长期在港工作的罗奇,曾准确预测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和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也曾预言中国可望在2030年左右超越美国而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被视为中国大好友。但他今年初在英国《金融时报》撰写题为《我忍痛承认香港已经玩完》(It pains me to say Hong Kong is over)的文章,引起强烈回响。其後,曾连续24年出席中国前总理朱熔基成立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的他,今年首度未获发言机会。罗奇接受美国之音访问时强调,让不同观点人士噤声是行不通的,狭隘的政治思维和控制权力的意识形态对谁都没有益处。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Note: Only a member of this blog may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