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March 14, 2021

彭博专栏:中国解决不了全球芯片短缺的问题

彭博专栏:中国解决不了全球芯片短缺的问题



为什么中国不能搭把手,解决芯片短缺的问题? 这个被誉为世界工厂的国家,一直为全球经济提供各种产品,也经常得应对国内的供应过剩。但在解决全球半导体短缺问题的辩论中,中国为什么在很大程度上是局外人?

答案是以下这个不争的事实,中国在芯片和芯片制造设备方面就是没办法满足这个世界所需。它在半导体方面的自给率仍低:它出口了价值约1000亿美元的芯片,但进口芯片超过3000亿美元。同时,据汇丰控股的估计,在芯片制造商所需的半导体生产设备上,中国的生产占比为28%。

在中国建立的晶圆厂和生产线需要进口设备。去年,137亿美元的半导体设备来自海外 ,比前一年增长了30%以上。由于极度缺乏相关设备,以至于中国得进口日本的二手设备,推动价格急剧上涨。


中国在这方面确实已有一些进展,尤其是在芯片制造的低阶制程上,但要升级到更复杂的作业需要数十年之久。比起台积电和三星电子等全球龙头,总部位于上海的中芯国际等公司的技术落后几代之多。直到2015年,中芯的技术仍较为老旧,中国仍无法闯入前沿。随着芯片设计的进步以及全球对较高阶半导体的需求,中国正在追求一些不断变动的目标。

去年,中国的光刻设备进口增长了97%。中国确实有一家公司生产光刻设备:上海微电子设备。该公司预料今年或2022年可以交付使用一种较旧光刻技术的设备。

北京为了在半导体上自给自足的确坚持不懈,向芯片行业提供了长达数十年的税收减免等补贴和激励措施。自力更生仍然是国家的政策目标。但是,大型项目已经折戟沉沙。中国一些制造用于芯片清洗等低阶制程设备的公司,则挤在一个小市场粥少僧多。2019年,中国整个芯片市场只有6.1%的份额是由总部位于该国的公司提供。其余供应商都是外国公司。在中国最大晶圆设备公司之一的北方华创,补贴佔其2019年净利润的87%。

此外,汇丰银行指出,与其他市场领导者相比,中国的芯片制造设备低于标准。它们的服务成本更昂贵,而且不够精密。除了购买设备所需的费用外,拥有这些设备的代价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上涨。

即使中国在芯片设计和技术野心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但如果手中没有制造这些芯片的设备,这些芯片还是无法供其国内使用或出口。它既无法制造这类设备,外国业者又对这些设备设限,表示中国未来一段时间内只能继续依赖全球供应链。外界尽管对中国芯片制造的野心忧心忡忡,但要解决当前芯片供应短缺的问题,中国短期内帮不上忙。中国在全球半导体产业中的主主角色仍然只是组装者和集成者-即在电路板上放置芯片。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Note: Only a member of this blog may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