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December 31, 2024

中国驻曼城总领馆被涂抗议标语 记者采访受阻兼遭恐吓

中国驻曼城总领馆被涂抗议标语记者采访受阻兼遭恐吓 

 中国驻曼城总领馆被涂抗议标语 记者采访受阻兼遭恐吓

中国驻曼城领馆被“泼漆” 记者采访遭恐吓– 普通话主页继时任总领事郑曦原带队围殴香港示威者後,中国驻英国曼彻斯特总领事馆再发生馆方人员阻挠记者采访事件。事缘有人在总领馆的围墙和馆外行人路上涂写抗议中共和声援香港的字句,当美资传媒自由亚洲电台(RFA)记者前往采访及拍摄时,被馆内人员引用外交特权和肖像权阻挠,又出言恐吓。警方其後将涂污事件循「仇恨犯罪」(Hate Crime)方向调查,但记者被阻一事,则因馆方不合作而遭结案。

台灣寶島農場🇹🇼 on X:  "美媒:中共國駐曼徹斯特使館被潑漆抗議記者採訪受阻美國自由亞洲電台報導,中共國駐英國曼徹斯特總領事館上個週末遭「潑漆」抗議,網上流傳使館外地面及圍牆上寫有反共和聲援香港字句的相片。  https://t.co/GwL5Mmpcd3" / X根据流亡卡比的Telegram频道周六(28日)帖文,化名「何欢喜」的港人在其频道上载「读者投稿」图片和资料,指有人在中国驻曼城总领事馆外的行人路上和围墙上,以白色油漆写上大量标语,包括「支那混蛋」丶「FXXK PRC」丶「香港独立」丶「FREE HK」丶「中华民国万岁」等;另又声称领事馆的密码锁亦曾被破坏等。

根据RFA报道和影片,该台记者同日下午自由亚洲到场采访,发现行人路的标语已被清洗,只馀围墙上的「FREE HK」字样未完全被清除,有两名华裔男子在场清洗。记者在领馆对面行人路拍摄时,被其中一人喝止,其後更入内通知领馆。

领馆称有外交特权 记者指馆外公众地方有新闻自由


不久,一名华裔男子和另外三名男子先後要求记者停止拍摄,并扬言报警。当记者表明身份及出示证年後,对方仍然阻碍采访,声言这是总领事馆,如要拍摄,需得馆方批准,又引述《维也纳公约》称,外交使团享有特权。

记者则反驳,指其拍摄的地方是公共行人路,若馆方认为有问题,不妨报警处理。这时对方改为质问记者拍摄什麽。其间,除继续尝试阻挡镜头外,更有一名身穿橙色外套的男子企图从记者身後触碰相机显示屏,被记者喝止。

四名男子其後包围记者,称记者不能离开,记者於是报警求助。警方到场前,领事馆外的男子已清洁乾净围墙字迹,四人遂返回领事馆内,临行前再出言恐吓,称已知道记者的个人资料,他们有肖像权,不希望其照片或影片被上载互联网;若记者把相片和影片发布,便会通知警方。

四人全程未有交代身份,而警方到场後,则向他们了解领事馆怀疑被刑事毁坏的情况,并检走一袋证物。警方曾在现场询问记者是否知道领事馆被涂污的经过,其後表明,传媒享有新闻自由,有权在公众地方拍摄,纪录记者个人资料後离去。

报道称,警方将循「仇恨犯罪」方向调查领馆被刑毁案件。至於记者被包围恐吓的案件,大曼彻斯特警方周日(29日)通知记者,称领事馆人员拒绝配合调查,所以暂时结案。

英国驻港领事馆前职员丶英国港侨协会董事郑文杰向该台表示,示威者以白漆涂污领事馆周边是行动「升级」,也是中共加剧对香港打压,造成民愤爆发的结果;至於疑似领事馆职员阻挠采访,则应该是忧虑报道会损害中国形象,但其行动轻则可理解为他们误解公约和法律给予他们的权利,重则可视为中国把这种限制媒体自由的常规搬来英国,形容「这绝对是跨境镇压行为的一部份。」

2022年10月,同一领事馆曾发生馆内员走出馆外袭击香港示威者事件,其後发现,带队者是时任总领事郑曦原,引起公众哗然;郑曦原事後受访时承认自己曾介入事件,但否认袭击,声称当时总领事馆人员的生命受到威胁。两个月後,北京政府在英国撤销其外交豁免权以采取拘捕行动前,召回郑曦原等六名外交官。英国时任外相祁湛明 (James Cleverly)对该六名中国外交人员毋须面临司法程序表示失望。

多名外国伊斯兰圣战分子被叙利亚新政权任命为高级将领 包括几名维吾尔人

叙利亚- 禁闻网 

 多名外国伊斯兰圣战分子被叙利亚新政权任命为高级将领 包括几名维吾尔人

路透社援引两名叙利亚消息人士称,随着叙利亚新政权努力将零散的叛乱组织转变为一支职业军队,数名外国伊斯兰圣战分子已被任命为叙利亚军队的高级军官,包括几名维吾尔人。

东突厥斯坦战士协助叙利亚叛军推翻阿萨德后,发布视频提及袭击中共的计划解救新疆维族人【全球视野】 - 禁闻网叙利亚新政权将外国圣战分子任命为高级军官的做法可能让国际社会担心,而一些叙利亚人也开始质疑新领导人沙拉的真正意图。沙拉本人曾经是基地恐怖组织的成员,但他夺取政权后承诺将尊重叙利亚少数民族。

根据路透社援引消息人士,叙利亚新政权周日任命的50几名高级军官中,至少六人是外国人,包括维吾尔人,约旦人,埃及人及土耳其人。

路透社未能独立核实上述消息来源,一名叙利亚政府发言人不愿对这批军官的任命发表评论。

叙利亚内战时期,成千上万逊尼派穆斯林加入了叙利亚叛军或者叙利亚圣战武装,以打击阿萨德政权及亲伊朗的什叶派民兵。

在最后集结于叙利亚沙姆解放武装HTC旗下之前,在逊尼派穆斯林武装之间也发生过残酷的厮杀。沙姆武装创建于2017年,取代了与基地组织有关联的“诺斯拉阵线”。“诺斯拉阵线 ”是 “伊斯兰国 ”组织的对手。

作为 “沙姆解放武装 ”的领导人沙拉,在成为新政权事实上的领导人之后,一直致力于使其组织叙利亚化和温和化,并排除了数十名最激进的圣战战士。他在周日表示,叙利亚不能 “以民兵的心态 ”来管理。

不过,沙姆解放武装表示,准备给予一些外国武装战士和他们的家庭叙利亚国籍,以感谢他们在推翻阿萨德政权所做的贡献。一位军方人士说,周日任命的外国军官就属于这种情况,其中三名被任命为将军,三名被任命为上校。

参与叙利亚内战推翻巴沙尔突厥斯坦伊斯兰党扬言袭击中国| 星岛日报一位沙姆解放武装的 消息人士告诉路透社:"这是对外国圣战者在我们从阿萨德的压迫下争取解放的斗争中所做牺牲的一点感谢”。

这些被任命的军官中有三名是中国维吾尔族人,其中包括叙利亚境内突厥斯坦伊斯兰党(TIP)部队指挥官阿卜杜勒阿齐兹-达伍德-胡达比尔迪(Abdulaziz Dawood Khudaberdi)。路透社报道说,这可能会激怒中国政府,北京当局声称该组织对中国利益构成 “严重威胁 ”并将其列为反恐斗争的重点。

Why Did Iraq Suspend a $10 Billion Deal With China?

Iraq received over $10Bln in investment from China in 2021: Report 

 Why Did Iraq Suspend a $10 Billion Deal With China?

The decision to stall a massive oil-for-infrastructure agreement marks a turning point in Middle East power dynamics.

In a significant geopolitical development, Iraq’s $10 billion oil-for-infrastructure agreement with China has effectively stalled. The ambitious project, initially established under Beijing’s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in 2019, had positioned Iraq as a key partner in China’s global infrastructure strategy. Under the deal, Baghdad would supply 100,000 barrels of oil per day to China in exchange for critical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including transportation networks, schools, hospitals, and energy facilities.

The suspension of the agreement appears to stem from growing concerns within Iraq’s leadership about the long-term implications of such a deep reliance on foreign investment, particularly in the context of increasing scrutiny over China’s global economic strategies. The delay marks a pivotal moment for Iraq as it reassesses its role in the shifting landscape of Middle Eastern geopolitics, highlighting the intricate balance between economic necessity and strategic autonomy in an increasingly multipolar world.

This development, far from being a mere bilateral issue, exemplifies the complex interplay of regional powers and global interests that characterizes contemporary Middle Eastern geopolitics. The pause represents a significant shift in Iraq’s approach to international partnerships, reflecting broader regional concerns about the long-term implications of infrastructure-focused diplomacy. It underscores the delicate equilibrium that Middle Eastern nations must maintain between leveraging foreign investment for domestic development and preserving their strategic independence.

This recalibration of Iraq’s engagement with China signals a growing sophistication in how regional powers approach major international agreements, particularly those involving critical infrastructure and energy resources. The decision also highlights the evolving nature of Middle Eastern diplomacy, where traditional alignments are being reassessed considering changing global power dynamics.

Furthermore, this strategic pause demonstrates the increasing complexit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n a region where historical Western influence intersects with emerging Eastern economic power. The suspension illustrates how Middle Eastern nations are developing more nuanced approaches to managing relationships with global powers, moving beyond simple binary choices to more sophisticated diplomatic strategies. As regional states seek to modernize their infrastructure while maintaining sovereignty, Iraq’s decision may serve as a template for how to navigate similar challenges in the future.

Oil-for-Infrastructure and China’s Regional Ambitions

The origins of this strategic partnership trace back to 2019, when Baghdad and Beijing formalized an agreement under China’s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that would have secured $10 billion in Chinese financing for Iraq’s reconstruction efforts. The terms were straightforward yet far-reaching: Iraq would provide China with 100,000 barrels of oil daily for 20 years in exchange for comprehensive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including critical transportation networks,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healthcare facilities, and energy infrastructure.

This arrangement represented a significant shift in Iraq’s post-war reconstruction strategy, moving away from traditional Western-backed development models.

The geopolitical implications of this arrangement cannot be overstated. For Beijing, the deal represented another strategic advance in its BRI, which has channeled over $123 billion into the Middle East. The initiative’s penetration into this historically Western-aligned region signaled China’s growing confidence in projecting economic power beyond its traditional spheres of influence. This represented a direct challenge to the established regional order, particularly in sectors traditionally dominated by Western interests.

The United States is concerned about China’s expanding influence in critical energy corridors. Washington’s response to the growing Chinese presence in Iraq highlights the persistent relevance of traditional power politics in the region. The United States, having invested more than $90 billion in Iraqi reconstruction since 2003, maintains significant leverage over Baghdad’s strategic decisions. This influence is further reinforced by Iraq’s dependence on external financial support, with 40 percent of its annual budget derived from international loans, predominantly from U.S.-aligned institutions.

Iraq’s Domestic Constraints

The domestic political economy of Iraq adds another layer of complexity to this geopolitical equation. With 30 percent of its 40 million citizens living in poverty and persistent challenges in providing basic services, Iraq’s leadership faces intense pressure to secure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However, the specter of foreign dependence looms large in Iraqi political discourse, particularly given the country’s historical experiences with external powers. This internal dynamic creates significant constraints on Iraq’s ability to pursue purely economic considerations in its foreign partnerships.

The economic fundamentals underlying this strategic pause in the oil-for-infrastructure deal are equally significant. Iraq’s overwhelming dependence on oil revenues, which constitute approximately 95 percent of state income, creates a particular vulnerability to global market fluctuations. The country’s modest 3 percent annual GDP growth over the past decade underscores the pressing need for economic diversification. However, the deal’s 20-year commitment to fixed oil supplies to China would potentially limit Iraq’s ability to adapt to changing market conditions, especially given the dramatic oil price volatility witnessed in recent years, ranging from $20 to $100 per barrel.

Regional Implications and Power Dynamics

The regional implications of Iraq’s decision extend far beyond its borders. China’s BRI, having already invested more than $1 trillion globally, has emerged as a significant force in reshaping Middle Eastern geopolitics. However, Iraq’s hesitation signals a growing regional awareness of the need to maintain strategic autonomy while benefiting from Chinese investment. This careful balancing act is increasingly evident across the region, from Cairo to Riyadh, as nations seek to leverage Chinese economic engagement without compromising their strategic flexibility.

The global energy crisis precipitated by Russia’s invasion of Ukraine has added another dimension to this complex geopolitical calculus. The resulting surge in oil prices potentially altered the economic attractiveness of long-term supply commitments, encouraging Iraq to reassess its strategic options in a rapidly evolving global energy market. This development underscores the interconnected nature of global energy politics and regional strategic decisions.

Future Implications and Strategic Outlook

This stall of the China-Iraq deal represents more than a temporary pause in bilateral relations; it signals a broader strategic recalibration in Middle Eastern geopolitics. As regional powers navigate between competing global interests, the ability to maintain strategic autonomy while securing necessary development resources becomes increasingly crucial. Iraq’s decision demonstrates the complex calculations required in a multipolar world where economic development, national sovereignty, and strategic alignment must be carefully balanced.

The implications of this development extend beyond Iraq’s immediate circumstances, potentially influencing how other regional powers approach similar agreements with China. As Beijing continues its economic expansion through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the response of Middle Eastern nations will significantly shape the future of regional power dynamics.

This strategic pause in the China-Iraq agreement thus serves as a crucial case study in contemporary geopolitics, illustrating how nations navigate the intersec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strategic autonomy, and great power competition. As the global order continues to evolve, the outcome of this situation will likely influence similar decisions across the developing world, particularly in regions where Chinese and Western interests intersect and compete for influence.

世卫吁中国分享冠病疫情数据以调查病毒起源

 False claims about sources of coronavirus cause spat between the US, China  - ABC News 

(日内瓦31日讯)全球冠病疫情迎来5周年,世界卫生组织吁请中国分享数据,并允许调查员入境以协助了解病毒起源。

冠病大流行最初爆发于5年前,在全球造成共约700万人病亡,对全球经济与人类生活都造成天翻地覆的影响,但世卫的冠病病毒溯源工作,迄今困难重重。

Modeling the COVID-19 Spread: An OR/MS View | ORMS Today世卫30日发声明说:“我们持续呼吁中方分享数据,并允许调查员入境,让我们能了解冠病的起源。这在道德与科学上都是当务之急。若各国之间缺乏透明、共享及合作,世界无法充分防范未来的疫病与大流行,也无法做好准备。”

世卫在声明中回顾2019年最后一天,世卫驻中国办公室在当地媒体报道看到武汉卫生官谈及该市的“病毒性肺炎”,“之后的几周、几个月、几年之间,冠病形塑了人们的生活与世界”。

Travel data reveals top 20 cities at risk of Wuhan coronavirus spread声明写道:“标注这个里程碑时,让我们花点时间向那些改变和失去的生命致敬,体认到那些遭受冠病和‘长冠病’之苦的人们,感谢为照顾我们做出巨大牺牲的医疗工作者,并从冠病学到教训,创造更健康的明天。”

本月稍早,世卫总干事谭德塞被问及全球是否为下一场疾病大流行做好更周全的准备时表示:“答案是肯定的,也是否定的。”

他说,如果下一场疾病大流行“在今天到来”,5年前让冠病疫情爆发的某些脆弱之处依然存在,但也强调全球已在冠病带来的痛苦中学到教训,并采取重要措施强化了应对疫情的防御体系。

世卫的194个成员国在2021年12月达成共识,将为防范疾病大流行签署协定,主要宗旨在于各国须迅速分享新兴病原体,藉以发展疫苗等足以抗疫的工具。该协定的协商截止期限为2025年5月。
 

经济下滑失业率提升 中国网民社媒哭诉哀鸿一片

 

中国三十年最严重的失业潮,爱国爱到身无分文饥寒交迫,经济不好,企业裁员#经济下行#中国#中国社会#中国百姓#老百姓#中国经济#破产#倒闭-  YouTube 

经济下滑失业率提升 中国网民社媒哭诉哀鸿一片

 (北京31日讯)随着中国经济持续下滑,失业问题日益严重,最近许多中国网民都在网上喊失业了,找不到工作了,哀鸿一片。

近日,江苏、江西、广州、北京的网民纷纷在社交媒体表示,“00年,失业半年多,快抑郁了,好焦虑,负债5万多人民币。”“37岁了,失业了3年了,第一年刚失业时,一直找工作,基本都是嫌弃你年龄太大,到现在已经死心了,回了老家,在老家躺平了。” “失业四个月了,身边在上班的,好多都是不敢辞职的,再苦再累都撑着。”“北京现在都找不到工作。”

自由亚洲电台报道,近日一位失业女子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视频哭诉:“都说2024年很多大公司都在裁员,没想到我也在其中。今天早上我还高高兴兴地去上班,结果下午老板就紧急召开会议,告诉大家今天的工作到此为止。”“我可能要活不下去了。”

中国经济萧条,到处都是失业大军。 - YouTube女子还说,现在工作难找,“我每个月固定的开销——房贷、水电、吃喝拉撒睡,还有分期付款的信用卡,每个月固定花销都在一万元以上,突如其来的失业让人措手不及。”

女子感叹:“中年失业,上有父母,下有孩子,以后的路我应该怎么走啊?”

一线城市图书馆坐满失业人员

一位武汉大学毕业的年轻人网上透露,为不让家人知道已经失业,许多人每天在图书馆坐着,假装上班。

该年轻人说,“上一份工作被裁以来已经四个多月了,我就一直假装上班,每天早上七点多起床,八点就到图书馆,可八点到时已经很难找到座位。你们可能想不到,图书馆里有很多像我一样假装工作的人。”

不过,资深财经评论人士蔡慎坤向自由亚洲电台表示,中国目前的失业问题还未到最严重的时候。

蔡慎坤说:“我认为失业问题会越来越严重。现在在抖音、快手、小红书等平台上,很多人在哭诉。当然,有些人是为了博流量,但也有很大一部分人在真实反映现状。这是中国失业状况的一个基本反映。”

大波失业潮即将到来

据微信公众号“投行圈子”今年7月发表的一篇分析文章指出,近年来,受到电商、房租等多重冲击,传统零售越发萧条,老牌零售巨头苏宁、国美转型失败,都走上了穷途末路。

文章表示,最近三年中,中国实体零售业闭店数量已经高达32万家。而去年上半年,据壹览商业不完全统计,这个数字至少又增加了4181家

除了实体零售业,传统的建筑行业自2023年以来,也有超过1300家建筑公司申请破产重整,还有近20家水泥企业、23家混凝土企业和6家砂石企业加入破产行列

此外,中国顶尖科技公司也不断爆出裁员消息。阿里巴巴2024年半年裁员超过2万人。腾讯从2022年起陆续裁员,截至2024年累计减少了大约10%的员工。

一位从事互联网工作的网民透露,“现在互联网市场不景气,公司几乎每三个月就要大裁员一次。”

另外,汽车业也未能幸免,理想汽车裁员5600人,广汽本田裁员2300人。

股动力咨询创始人“郜老师讲股权”于近日视频中预测,“未来几年,我们会有一大波失业潮到来,到时候将近一半的人被淘汰,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实实在在的事将要发生。”

生机勃勃的老年人,死气沉沉的年轻人和生无可恋的中年人

在12月中国经济似乎有些转好的迹象。11月份财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升至51.5,连续第二个月扩张,是6月份以来的最快增速。中国官方的11月制造业PMI也从10月的50.1升至为50.3,高于经济学者预期。

但这些数据都难掩舆论界对中国经济整体形势的悲观。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于12月3日在深圳的一个投资研讨会上列举了多项中国近年来经济的主要数据。

据彭博社报道,高善文提到青年失业率在十月份高达17.1%;过去3年,约有4700万城镇劳动力无法找到正式工作。他还提到过去3年,中国GDP总量可能被高估了10个百分点,官方经济增长数据可能存在误差。

千百万人待业,2亿人打零工,德媒关注中国青年高失业率,“躺平”文化如何解- YouTube这些数据在如今的中国并不显得稀奇。青年失业率去年上半年就超出了20%,甚至国家统计局也一度停止发布这一数据;而再度发布后,统计标准发生改变,这一数据才稍有下滑。

身在美国西雅图的经济观察人士蔡慎坤对自由亚洲电台说,中国实际上的失业情况比表面上的数据更加严重。“高善文说的是4700万,但我觉得现在不能正常就业的,或是已经失去就业机会的人已经远远超过一个亿,这是中国非常严酷的一个现实。”

尼加拉瓜“弃台挺中” 自食恶果被中共耍惨

 金援外交?中国斥资助尼加拉瓜建社宅– DW – 2023年4月17日

 截至本月17日,尼加拉瓜与中国建交届满3年。去年两国达成一系列大型基础建设合作协议,包括扩建机场、兴建铁路等,然而至今唯一有显著进展的计划仅有尼国向北京采购巴士,且双边贸易额仍存在巨大落差。

 尼加拉瓜媒体“新闻报”(La Prensa)报导,尼国向中国采购的最后一批巴士已于今年12月运抵尼国。北京共向尼国出口3000辆巴士,而尼国独裁政府迄今仍不愿透露这批巴士的实际采购价格。

尼加拉瓜于2021年12月9日宣布与台湾断交,当年度该国对中出口额据估计为600万美元。根据官方资料,这个数字在2022年增至3450万美元,2023年达到4400万美元。

  然而,“新闻报”采访的专家表示,考虑到尼国总统奥蒂嘉(Daniel Ortega)的独裁政府试图让中国成为主要贸易伙伴之一,这样的贸易成长速度实际上相当缓慢。

相形之下,官方数据显示,中国2023年对尼国出口额约达13亿8500万美元,占尼国总进口总额的12.32%。

今年第3季,中国对尼国出口增加,反映尼国市场对中国商品的需求上升。与此同时,尼国的中国商店大量输入各类廉价产品,导致当地原有商店销售严重下滑,甚至掀起倒闭潮。

尼加拉瓜经济学家瓦尔加斯(Oscar Rene Vargas)也对尼国当局与北京共同推出的各项计划抱持负面看法。他指出,跨洋运河就是一个最佳范例,证明这些建设计划不仅未经认真评估,也缺乏可行性。

今年11月,奥蒂嘉在中国-拉丁美洲-加勒比海商业峰会(Cumbre Empresarial China-America Latina y el Caribe)上展示一张尼国计划兴建的跨洋运河地图。中尼两国协议在尼国东部的蓝田(Bluefields)兴建深水港,也是运河计划的一环。

瓦尔加斯告诉新闻报,跨洋运河不仅所费不赀,且从地缘政治角度来看,美国总统当选人川普(Donald Trump)稍早批评中国在巴拿马运河周围的影响力日增,若又有一条由中国人建造的尼加拉瓜运河,川普的反应可想而知。

中国降息救经济?正产生反效果

 秦鹏观察】央行4天2降息中国银行业危机近了| 三中全会| 习近平| 中国经济| 大纪元

中国降息救经济?正产生反效果

 

 面对低迷的中国经济,市场普遍期待中共官方实施降息降准来救经济,不过摩根士丹利(俗称大摩)首席中国金融分析师徐然通过港媒信报专访表示,中共官方多次降息后,似乎正收获反效果,一方面令居民收入受损,更导致中国产能自然筛选优胜劣败的过程减慢,不利消化风险。

徐然称,大摩测算,降息的同时,实际上中国家庭收入正在下降。由于在中国中国家庭资产中,固定收益占比远高于家庭借贷,减息导致家庭收入减少,在低息环境下,收入预期下降反而令居民增加储蓄,实际上不利消费。

中国央行星期二(9月24日)推出一篮子的经济救市方案,包括降准降息、并释出达人民币1万亿元(约1400亿美元)资金等房贷政策,以期盘活房市,刺激经济 增长。对此“重磅”利好,中国网民一片叫好,但却少有人表达入市买房的意愿。分析人士说,中国房价腰斩下,中央才出台此利好 ...报道引述大摩报告,过去几年中国储蓄率一直维持约30%,包括在新冠疫情时期,但经过几轮降低存款息后,中国家庭今年首9个月更倾向于增加储蓄,储蓄率更升至37%。即使排除股市的影响,储蓄率亦从去年30%,增至今年首9个月的34%。

对于降息在中国造成反效果的原因,徐然表示,现时很多研究均基于美国经济主体,但事实上美国及中国的家庭资产分布不同。美国家庭往往借贷消费,减息可能有利于刺激美国消费及资产价格上涨。但中国家庭以存款、债券投资、银行理财等固定收益类的储蓄为主,相关占比是中国家庭借债的3至4倍。

徐然也表示,其实中国再降息的空间已经不多了,过去几年在人行指导银行下,实际上中国贷款利率降速,比国债利率及基准利率下降得更快,中国整体利率比美国“零利率”时可能还要更低,尤其企业贷款。也因此,在现时的利率环境下,降息已非好的选择。

徐然建议,还是应让市场发挥更大作用,让产能汰弱留强,资源才能得到有效配置,令企业利润上升,以作更有效的研发和投资,提高长期生产力及居民收入。

事实上,中国也有学者认为降息对中国经济作用不大。金融从业者、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高级研究员周琼7月表示,降息对要刺激投资和消费、减轻债务人利息负担、刺激股市等目的作用不大,反而会造成地方债务过大等风险。

中國铁杆委内瑞拉对TikTok罚款4463万

Venezuela fines TikTok $10 million over viral challenge deaths 

 中國铁杆委内瑞拉对TikTok罚款4463万

 
(加拉加斯31日讯)委内瑞拉最高法院当地时间周一宣布,对短视频平台TikTok处以1000万美元(约4463万令吉)罚款,理由是病毒挑战导致3名青少年因化学物质中毒死亡,而此事与TikTok上流行的挑战活动有关。

法新社报导,最高法院法官达梅利奥表示,TikTok 未能采取必要和充分的措施,在阻止鼓励此类挑战的内容传播方面存在疏忽。
The China-Venezuela Alliance
TikTok 是中国字节跳动旗下的公司,该公司被勒令在委内瑞拉开设的办事处需在8天内支付罚款,否则将面临“适当”的措施。

达梅利奥表示,委内瑞拉将用这笔资金“设立TikTok受害者基金,用于赔偿用户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所遭受的心理、情感和身体伤害”。

她表示,该公司向法庭表示“了解此事的严重性”。

委内瑞拉当局称,在该国各地学校,有200名青少年在社交媒体挑战中摄入化学物质后中毒,其中3人死亡。

Venezuela fines TikTok US$10 million over viral challenge deaths | The  Straits TimesTikTok 在全球取得的巨大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建立在其挑战活动的成功之上。该活动邀请用户制作包含舞蹈、笑话或游戏的视频,这些视频有时会迅速走红。

该应用程式因传播危险挑战视频,而被指责将用户置于危险之中。

TikTok 的官方政策禁止发布宣扬自残和自杀的视频。

11月,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威胁称,如果TikTok不删除与他所谓的“犯罪挑战”相关的内容,他将对其采取严厉措施。

中国政府骇客入侵美国财政部系统

1,600+ China Cyber Attack Stock Photos, Pictures & Royalty-Free Images -  iStock 

 中国政府骇客入侵美国财政部系统


(华盛顿31日讯)美国财政部当地时间周一在致国会的一封信中表示,一名中国国家支持的威胁行为者负责了一场网络入侵,导致财政部部分工作站被访问。

法新社报导,财政部发言人说,该事件发生在本月早些时候,该威胁行为者入侵了第3方网络安全服务提供商的系统,从而能够远程访问财政部工作站和一些未分类文件。

美国财政部系统遭中国政府支持的黑客入侵财政部在接到提供商BeyondTrust的警报后,联系了美国网络安全与基础设施安全局,并一直在与执法部门合作以确定此次事件的影响。

该部门发言人称:“遭入侵的BeyondTrust服务已被下线,目前没有证据表明该威胁行为者仍在访问财政部系统或信息。”

在给联邦参议院银行委员会领导层的信中,财政部称:“根据现有指标,此次事件已被归因于是中国政府支持的一个高级持续性威胁(APT)行为者所为。”

高级持续性威胁是指未被发现的网络攻击,它旨在长期窃取敏感数据、展开网络间谍活动或破坏关键系统。

财政部没有提供有关此次入侵造成哪些具体影响的更多细节,但表示将在日后的补充报告中发布更多信息。

以色列建筑业 印度移工取代了巴勒斯坦人

 

以色列建筑业 印度移工取代了巴勒斯坦人

(特拉维夫30日讯)来自印度的尼沙德系著安全带,戴著头盔,穿著工作靴在建筑工地上穿梭于脚手架之间,敲打著将成为以色列中部贝埃尔雅各布一个新社区建筑一部分的砌块。尽管他和身边的同族同事在这个建筑工地上看起来并不突兀,但他们却是以色列建筑行业的新面孔。

法新社报导,这些印度工人是自去年10月7日加沙战争爆发,数万巴勒斯坦建筑工人被禁止进入以色列后,作为填补工人短缺的一部分而出现在以色列的。

如果没有加沙战争,工地上营造的高楼大厦、住宅、道路和人行道,本应挤满了说阿拉伯语的工人,而不是如今听到的印地语、希伯来语甚至华语。

虽然加沙战争扩大到黎巴嫩甚至也门,但这些都没有阻止35岁的尼沙德来到以色列工作。

12月15日,作为填补失去巴勒斯坦建筑工人一部分的印度建筑工人,在特拉维夫建造住宅楼。(图取自法新社)
12月15日,作为填补失去巴勒斯坦建筑工人一部分的印度建筑工人,在特拉维夫建造住宅楼。(图取自法新社)

尼沙德告诉法新社:“这里没什么可怕的。”他说,尽管几次空袭警报让他奔向避难所,但只要警报一停,他们这些工人就继续工作。”

在以色列赚取的收入是这些印度工人国内的3倍,这也是像尼沙德这样的人不远千里来到这里的原因。他说:“我正在为未来储蓄,计划进行明智的投资,为我的家人做些有意义的事情。”

过去一年来,约有1万6000名印度工人来到以色列,而以色列还计划再引进数千人。

外来移工仍远少于战前

几十年来,有数千名印度人一直在以色列工作,主要从事护理人员来照顾以色列老年人,其他人则从事钻石交易和信息技术(IT)行业。但自加沙战争升级以来,面临建筑工人短缺问题,招聘人员也开始推动印度人来以色列从事建筑行业的工作。

过去一年来,约有1万6000名印度人来到以色列谋生。(图取自法新社)
过去一年来,约有1万6000名印度人来到以色列谋生。(图取自法新社)

总部位于印度首都德里的Dynamic Staffing Services公司的董事长科斯拉已向30多个国家派遣了约50万名印度工人,迄今为止,他已将逾3500名印度工人引进以色列,该国对他来说是一个新市场。

他现在希望引入1万名印度工人,因为他在各个行业拥有大量熟练的印度工人资源。

以色列研究人员认为,从事建筑业的印度工人数量仍不及战前的巴勒斯坦工人,工人不足仍阻碍了建筑业的整体增长。

在加沙战争前,约有8万名巴勒斯坦人在建筑行业工作,同时还有约2万6000名外国工人。而目前在以色列就业的外国人约3万,远低于之前的整体劳动力人数。

因为建筑工人数量仍然非常低,使得生产能量不足,这虽然不会立即造成以色列住房短缺,但可能会导致新房供应延迟。而以色列人口每年增长约2%,这种延迟未来可能会导致一些短缺。

Monday, December 30, 2024

中国将在西藏雅鲁藏布江上建造最大水电大坝 引发担忧

中共将建全球最大水坝恐酿中印新冲突(图) - 中國- 西藏- 雅魯藏布江- 水電工程- 大壩- 生態系統- 印度- 新闻西藏- 看中国新闻网-  海外华人历史秘闻 

 中国将在西藏雅鲁藏布江上建造最大水电大坝 引发担忧


中国方面的消息有,中国政府正式批准在西藏的雅鲁藏布江下游建造世界最大水电大坝,引发下游印度和孟加拉两国担忧和环保人士不满。
地理教室,無國界: 中國雅魯藏布江建水壩分析:恐重燃中印邊界爭端

中国的世界最大水电站大坝

《回声报》报道中国政府近期正式批准在青藏高原雅鲁藏布江下游建造全球最大水电站大坝,其发电能力将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三峡大坝的三倍,这将是中国历史上最雄心勃勃的项目,不过可能会影响下游的印度和孟加拉两国的数百万人口。

该报写到中国政府雄心勃勃要建造世界最大水电大坝,将进行的基础建设在西藏最长的河流雅鲁藏布江上进行,预计耗资 1 万亿元人民币,约合1315 亿欧元。

根据中国电力建设集团公司2020年时估计,雅鲁藏布江水电工程建成后,每年发电量将达到3000亿千瓦时,三峡大坝的发电量为 882 亿千瓦时。

雅鲁藏布江是西藏最长的河流,在下游一段短短50公里的直线距离内形成了2000米的落差,是世界最深的峡谷之一,提供了巨大的水力发电的潜力,同时也带来了独特的工程挑战。

该报写到为此中国工程师计划在海拔 7782 米的南迦巴瓦峰(Namcha Barwa)上钻探四到六条长达 20 公里的隧道,将一半的河水引向涡轮发电机。这将是一项巨大的技术挑战,因为该地区不仅与世隔绝,而且还经常发生强烈地震。

雅鲁藏布江流出中国边境后,先后穿过印度和孟加拉国,分别被称作布拉马普特拉河和贾木纳河。印度和孟加拉国此前都曾表达过担心,认为在雅鲁藏布江建设水电工程可能改变下游河流的河道和流量,并加剧这两个国家水资源紧张情况,而且印度担心中国会利用水力资源向其施加政治压力。

而且该项目还受到环保人士的批评,在12 月初非政府组织 “国际声援西藏运动 ”将矛头指向中国在该地区修建的 193 座大坝,以及这时水坝对生态系统和流离失所的当地居民造成的灾难性后果。

该报报道目前中国当局没有透露雅鲁藏布江这一超级水电工程的具体位置,以及将对当地居民移居和生态系统产生何种影响。

一博主在街头采访路人:你是怎么理解恐怖主义的

https://twitter.com/i/status/1873344557469114757

 

 近日,一博主在街头采访路人:你是怎么理解恐怖主义的。

路人:我理解的恐怖主义就是,身边不断有人提醒和告诫我,说话要小心一点。

目前,该视频已被删除。

德国媒体看中国的危险性

Understanding China's Military Expansion and Implications for U.S. Policy |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德国媒体看中国的危险性


TikTok到底是不是中国当局的传媒武器?《世界报》社论认为,不管怎样,TikTok上正有许多反西方价值的言论在肆意传播。

《南德意志报》则关注了中国的核武库扩张计划,担心美国会因为忙着对付中国而无暇顾及欧洲国家的防务。

Is TikTok a threat to global security? | The Stream 柏林出版的德国《世界报》以“西方严重低估了TikTok的危险性

”为题,刊发总编社论指出,西方国家的文化精英们如今在为X或者前推特的角色争吵不休,却全然忽视了TikTok以及中国的影响力。作者警告,TikTok社交平台上,各种反犹、反西方观点正在肆无忌惮地传播。

“X平台上有着极端言论自由,还有对掌权者的强烈批评,这可以说是西方价值观的健身房。与此同时,TikTok则堪称渗透颠覆西方的媒介。TikTok已经取得了一项无可否认的成就:它以其独特的美学改变政治语境,其程度超越了其他任何社媒平台。右翼民粹的德国选项党更是通过TikTok崛起的,而不是通过X。”

“尽管如此,人们对TikTok的抨击依然时常不受重视,即便在最近阿尔巴尼亚颁布TikTok禁令后依然如此。不久前,该国首都地拉那的一名14岁中学生因在TikTok上与人争执后遭到刺伤;总理拉玛(Edi Rama)随后宣布从2025年1月起禁用TikTok,禁令为期1年。……而在罗马尼亚,当局也惊慌失措地宣布大选无效,凸显了欧洲在TikTok的力量面前是多么无助。”

“欧洲必须考虑如何对付TikTok,就像欧洲必须考虑如何摆脱对中国独裁政权的依赖性一样。TikTok在遭到肢解后,谁又能出手收购?到头来,恐怕又会只有美国超大型企业出手。欧洲太软弱、欧洲经济太脆弱,这必然会对将来的媒体话语权产生不利影响。”

慕尼黑出版的《南德意志报》以“中国核扩军将对德国安全产生直接影响

Understanding China's Military Expansion | Pacific Council on International  Policy”为题,刊发驻华记者撰写的评论。作者担心,随着中国2030年前将核武库规模翻倍计划的推进,美国会因为忙着对付中国而无暇顾及欧洲国家的防务。

“美国现在已经将注意力转向亚洲,那里已经成了美中地缘争斗的竞技场。从美国视角而言,中国扩充军备更是让这一切变得尤为紧迫。华盛顿的威慑政策遭到了挑战,美国盟友在这个本已紧张的地区更加感到不安。对于台湾而言尤其如此:在此之前,美国对中国的军事优势就是台湾的生存保障,它能吓阻中国不要去攻打台湾。”

“欧洲可能将直接感受到核军力再平衡的后果:美国的注意力将进一步远离欧洲。中期而言,美军将没有足够精力来保护欧洲免受俄罗斯侵害。所以,德国政府必须正视中国核军力不受限制扩张的长期结果:德国的安全及繁荣遭到威胁。”

文章担忧地指出,美俄之间的核裁军条约正在逐步过期失效,华盛顿面对中国不断增强的核军力,本身也缺乏核裁军的意愿。这一切都导致新一轮的核军备竞赛迫在眉睫。

“要是美国的核保护伞破裂,欧洲国家也将无法逃脱这一趋势。中期来看,欧洲安全防务政策需要共同化,其中也必须包括核威慑能力。然而,这也并不否定推进新裁军条约的必要性。”

“当然,中国不会自愿采取裁军行动。因此,德国连同欧洲、亚洲盟友共同施压中国进行核军备谈判就更显重要。如果能有新的核裁军条约,中国必须参与进来。新条约如果没有美国最大对手的参与,就不会成功。”

德国极右翼势力如何利用马格德堡袭击事件?

德国马格德堡圣诞市场发生袭击事件_手机搜狐网 

 德国极右翼势力如何利用马格德堡袭击事件?


马格德堡圣诞市场袭击事件发生之后,德国的极右翼势力迅速利用这场悲剧进行政治动员,组织大规模歧视移民的示威活动。
 
从德国城德累斯顿宣布“纳粹紧急状态”看西方极端主义- BBC News 中文

2024年12月20日,德国萨克森-安哈尔特州首府马格德堡圣诞市场发生一起严重袭击事件,造成至少5人死亡、200多人受伤。

几天过去后,犯罪嫌疑人塔勒布·A(Taleb A.)的种种信息曝光,但是其袭击动机仍有待确认。目前可以确认的是,他是沙特阿拉伯公民,目前已被德国警方拘捕。  

然而,袭击刚刚发生之后,德国的极右翼团体便开始利用该悲剧性事件,将矛头对准移民。  

“我从未感受过如此充满敌意和威胁的氛围,”一名在马格德堡学习汽车工程的学生说道。  

极右翼德国选择党在德国东部地区选举中获 ...萨克森-安哈尔特州的暴力预防机构萨拉姆(Salam)作出了类似的描述。该机构观察到,针对极右翼分子眼中的外国人的示威和骚扰事件显著增加。  

根据萨拉姆的信息,“感觉像是移民的人,被贴上‘恐怖分子’、‘罪犯’和‘贱人’的标签,有些人甚至被推搡或遭到吐口水。”  

威胁已经十分严重,以至于各移民社区通过WhatsApp和Facebook等社交媒体互相警告:不要出现在公共场所。  

萨拉姆的激进化问题研究专家汉斯·戈尔登鲍姆(Hans Goldenbaum)告诉中德意志电台(MDR),已有信息表明,马格德堡袭击事件的嫌疑人,恰恰可能是一名伊斯兰恐惧症患者和极端右翼分子。他说:“这显示了极右翼话语对他的影响,以及他如何与现实隔绝。”  

极右翼势力的全国动员  

马格德堡圣诞市场袭击事件发生之后,极右翼和新纳粹政党、团体以及个人立即在全德国范围内动员起来,要求大规模驱逐移民。  

上周日,即袭击发生两天后,数百名新纳粹分子聚集在马格德堡参加极右翼集会。集会中还发生了针对记者的袭击事件。  

集会的一名发言人是托尔斯滕·海泽(Thorsten Heise)。这名激进的新纳粹分子有多项前科,还曾试图用汽车撞击一名难民。集会的视频显示,海泽呼吁示威者渗透到民间社团、消防部门和政府机关中。  

记者和观察人士报告称,集会参与者高喊口号“德国醒来”。这个短语曾是希特勒领导的纳粹德国的政治动员口号,目前在德国公共场合喊出属于刑事犯罪。  

据警方估计,极右翼政党“德国选项党”(AfD)号召的示威活动吸引了多达3500人,其中包括党领导人和地方流氓团体中的知名极端分子。集会现场可见许多白人至上主义者惯常的装扮和纹身。  

Legal proceedings dropped against AFD's ...当选项党领导人魏德尔(Alice Weidel)发表讲话时,听众高喊:“驱逐!驱逐!驱逐!”集会结束后,参与者上街袭击拍摄者,高喊民族主义口号,并与维持秩序的警察对峙。  

来自马格德堡民间团体“共同守望”(Miteinander)的右翼极端主义研究专家戴维·贝格里奇(David Begrich)认为,圣诞市场袭击事件的政治化将进一步扩大。选项党已经在马格德堡组织多起大规模示威活动。贝格里奇强烈批评这些示威活动,认为悲剧发生之后的重点应该是悼念5名遇难者以及关心200多名伤者。  

“我看到马格德堡充满了困惑和震惊,”他对德国之声表示,“这次袭击深深地伤害了这座城市。我个人也受到影响:我的妻子是受伤者之一。”  

贝格里奇表示,当受伤者正在医院接受治疗时,任何人都不应该对这场悲剧进行政治化利用。他说:“受害者的命运必须是关注的焦点。反思和审查应该暂缓进行。这里的社区不希望事件被政治化。”  

社交媒体上充斥着与这次事件相关的假新闻、臆测和政治化操作,马格德堡人也受到影响,但是贝格里奇认为,“这座城市正在团结起来。”

美国前总统卡特“政绩”罪业深重

Amazon.com: The Real Jimmy Carter: How Our Worst Ex-President Undermines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Coddles Dictators and Created the Party of Clinton  and Kerry: 9780895260901: Steven F. Hayward: Books 

美国前总统卡特“政绩”罪业深重

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Jimmy Carter)(12月29日)下午在乔治亚州普莱恩斯(Plains)家中去世,享年100岁。

卡特于1977年至1981年出任美国第39任总统。卡特四年总统期间正逢内外危机不断,在美苏两国迅速滑向核战争的边缘之际,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伊朗1978年底又爆发了“伊斯兰革命”,引发第二次石油危机,美国油价随即成倍上涨,罕见的“大通胀”导致了二战后最严重的衰退。在很多年里,他一直被说成是历史上政绩最差的总统之一。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大萧条之间,卡特出生在乔治亚一个名为普莱恩斯(Plains)、意为“平原”的小镇。卡特家境还算不错,但仍须从小跟家人日出而作、终日在农场上面朝土地背朝天。家里没有电,也没有自来水,但无论生活多么艰辛,一家人都从未放弃对曙光的憧憬。

卡特中心的刘亚伟说,卡特是总统中最平易近人的一位。他说:”比如,他去中国时,坚决不住总统套房,也不坐什么加长总统轿车。在国内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他都是坐van(面包车),跟大家在一块儿。在飞机上,每次坐Delta(达美航空)或是其他的airline(航空公司)他肯定也是每次都跟所有的乘客都握一次手。“

实际上,刘亚伟是前中国解放军国防大学政委刘亚洲的弟弟,刘亚伟这些年一直在美国替中共做绥靖的推广,影响美国的政策。

卡特在2018年中美两国即将迎来建交40周年之际,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我在总统任期内所取得的所有成就中,与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或许对促进世界和平及相互理解的贡献最大。我曾多次到访中国,我能从 中共领导人、省长、大学生和普通民众对我的热情欢迎中感受到他们对我们所做贡献的认可。”

和中共建交和台湾断交

1978年利用美国国会休会期,圣诞节前10天宣布和中共关系正常化,并全盘接受中共要求的对台“断交、废约、撤军”三条件,严重伤害台湾的利益。

卡特还通过了《台湾关系法》(Taiwan Relations Act)。这个法案在美国远远高于中国推崇备至的三个公报,在相当程度上开创了美国以国会立法的形式参与治理美中关系。批评者长叹这为台湾问题留下了无穷的后患、遗害至今。

中央社报导,外交界人士批评说,卡特当年决定与中共建交,说穿了就是为了“美国自己的利益”,这是国际政治的现实考量,但卡特演讲中却把这个决定加上“人权”、“和平”种种“包装”,让人觉得是他是个“伪君子”、“政客”。

吉米卡特和巴拿马签订《巴拿马运河条约》

1889年这一时期,美国参议院和时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认为巴拿马运河对美国来说军事和经济意义重大,于1902年投票通过了购买巴拿马运河项目的提案。此时,处于哥伦比亚统治之下的巴拿马尚未独立。

1903年,美国因巴拿马运河沿线地区租借权和哥伦比亚发生矛盾,决定支持欲脱离哥伦比亚独立的巴拿马反政府武装。1903年11月3日,巴拿马宣布独立并很快获美国承认。美国获得建设巴拿马运河和无限期管辖运河区和其防御设施的权利,而巴拿马在独立后的30多年里一直是美国的保护国。

十年后的1974年,美巴双方展开谈判,最终在1977年9月,由时任总统吉米卡特(Jimmy Carter)和巴拿马签订《巴拿马运河条约》(川普在他上周日的帖子中批评了卡特总统此举)。1979年,美国将巴拿马运河区主权交还巴拿马,但仍然控制运河。
 

卡特死了!左派民主党又会开动宣传机器造神,歌颂这个百岁前总统多么伟大。其实稍微了解点历史就会知道,卡特是美国有史以来最糟糕的总统(直到奥巴马上台,他才降为“第二”),因其内政外交全面失败:

在内政上,卡特热衷推行社会主义,结果导致美国经济一塌糊涂。卡特时,美国税率最高等级达70%,简直像强盗一样,把勤劳致富者的财产强行收缴。所以卡特谋求连任时,得到的票数之少,仅排在30年代大萧条时的胡佛总统之后,可想而知人们的愤怒。共和党的里根以横扫般的胜利击败了卡特后,把最高税率从70%一下子减到28%,从而成为美国200多年历史中最大幅度的减税。随后才有了美国长达110个月的经济蓬勃期。

在外交上,卡特的绥靖主义政策更是造成大灾难:最近川普总统提到“巴拿马运河”管理当局乱收费,敲诈美国。那个运河当年是美国花费相当今天100亿美元巨款、用10年时间、死亡5600民工建成的,结果卡特当政时,不仅漠视在集会上挥舞大刀的巴拿马军事强人诺列加的反美示威,而且还和诺利加签署了美国归还巴拿马运河的《卡杜条约》(巴拿马仅象征性付给美国一美元)。

4th November 1979: Iran hostage crisis begins when students storm the  American Embassy in Tehran二是卡特1979年执政时,宗教狂人霍梅尼在伊朗发动伊斯兰革命,要推翻世俗的亲美巴列维国王,卡特竟通过五角大楼通知伊朗的150名高级军官,不要反抗,要合作。巴列维的将军们听从了卡特的“意见”,结果霍梅尼掌权后,第一批处决的就是这些军官;然后建立了最反美反西方的宗教专制政权。而且霍梅尼上台后就抓了美国大使馆人员作人质,关了444天,卡特束手无策,最后他下令的“营救行动”又完全失败,八名美军阵亡。

1,592 Iran Hostage Crisis Photos & High ...三是卡特当总统时,一个臭名昭著的举动是到莫斯科访问时当众给苏联独裁者勃列日涅夫一个“亲吻”(真是恶心死人),并宣布他要致力于结束西方“对共产主义的不应该有的恐惧。”他当然不恐惧,如果有可能,他就会把美国变成共产国家!

四是1979年卡特执政时,坚定反共、创造了经济奇迹的南韩总统朴正熙被暗杀。在暗杀前,那个杀手和卡特政府驻南韩大使来天惠有过会晤。对此中华民国总统蒋经国在日记写道,这一年,“伊朗的巴列维国王被推翻,朴正熙总统被暗杀,这绝不是偶然。“也在这同一年,卡特宣布美国和中华民国断交,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

卡特卸任总统后,推行所谓人权外交,其实很多时候就是恭维、甚至给各地的独裁者背书:
Democracy and freedom': Carter's human ...Remembering Carter's 1994 Pyongyang ...Perbedaan Mahathir Mohamad dan Jimmy Carter Halaman 1 - Kompasiana.comSoviet leader Leonid Brezhnev ...
1989年,巴拿马的独裁者诺列加在选举中大量欺骗、贿票,前往监督的卡特则说“大选正常”,帮助独裁政权圆谎。而且卡特跟诺列加交往甚密。

1990年底,海地的民选总统阿里斯蒂德被军事政变推翻。在内外舆论压力下,克林顿政府决定派军干预。但在美军攻击前几小时,卡特自告奋勇,前去海地“调解”,结果那些政变“将军们”带着细软和打手,前往了拉美其它国家,卡特保证他们永不受追究和惩罚。海地后来政局不稳,跟那些将军们的遥控有相当的关系。

1991年,美国准备“波斯湾战争”,打击侵占了科威特的伊拉克军队时,卡特竟给法国总统密特朗、中共领导人邓小平写信,请求法国、中国利用在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地位,投票杯葛美国的军事行动。如果容忍伊拉克一夜之间把一个主权国家给侵占了,那还要联合国干什么!卡特简直不可思议到惊人地步。后来连他自己也觉得做的太过分,而向美国人民道了歉。

1994年,卡特访问平壤时,竟当面谄媚北韩的独裁者金日成“有智慧,有活力”。然后就在他这样歌颂金日成之后,这个北韩的独裁者因为跟卡特连续几小时会谈、又不断宴请“连轴转“操劳,卡特走后,他就一命呜呼了。卡特马上发唁电,追悼北韩的独裁者。

卡特的另一个臭名昭著之举是拜谒巴勒斯坦的独裁者阿拉法特的墓地并献花。阿拉法特曾有长达22年的恐怖主义活动,并参与杀害了慕尼黑奥运会的以色列运动员。在人类近代历史上,阿拉法特是掌权最长的独裁者之一(35年。最长是古巴的卡斯特罗,57年!)卡特去阿拉法墓地“献花圈”,跟他悼念北韩独裁者金日成一样,都是表达对“邪恶”的敬意。

卡特还专程去古巴拜见卡斯特罗,在哈瓦那歌颂共产古巴有“完善的医疗保险和全民教育”,同时在那里批评美国。卡斯特罗知恩图报,歌颂卡特说,“我认为他是一个有道德的、高雅的、非常有宗教感的男子。”卡特被独裁者赞美,气得美国民众在网上大骂“三字经”,甚至说卡特就留在古巴,不要再回来了。

可是不管美国人民怎么骂,卡特还是回到美国,因为这里有左派民主党和左媒给他撑腰,他就有本钱周游世界向独裁者屈膝“弯腰”。这次,卡特终于走了,去跟他亲吻的勃烈日涅夫、悼念的金日成、拜谒的阿拉法特、赞美的卡斯特罗们永远在一起了。那里肯定是地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