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黑客帝国”网攻
一些西方国家指责被认为得到中国政府支持的黑客组织在全球范围内针对批评中国政府的人士、民主机构和一系列敏感领域的公司发动网络攻击。英美3月25日同时指控七名“中国黑客”长期“恶意”实施网络攻击。美国称,受中国政府支持的黑客行动是全球最大的网攻行动,北京一直否认参与其中,称来自西方国家的指责“毫无根据”,同时反指美国发起了许多网络间谍行动。
美国司法部3月25日控告七名中国男子实施大规模“恶意”网络攻击活动。这七位中国公民分别是:38岁的倪高彬、34岁的程锋(Cheng Feng)、34岁的熊旺(Xiong Wang)、38岁的孙小辉(Sun Xiaohui)、38岁的彭耀文(Peng Yaowen)、38岁的赵光宗和37岁的翁明(Weng Ming)。
美国司法部3月25日控告七名中国男子实施大规模“恶意”网络攻击活动。这七位中国公民分别是:38岁的倪高彬、34岁的程锋(Cheng Feng)、34岁的熊旺(Xiong Wang)、38岁的孙小辉(Sun Xiaohui)、38岁的彭耀文(Peng Yaowen)、38岁的赵光宗和37岁的翁明(Weng Ming)。
下面是法新社列举的归咎于中国的网络攻击行为:
“持续的威胁”
根据华盛顿,对于美国政府和美国私人领域,北京代表着“最大、最活跃、也是最持久的网络攻击威胁。”
一些西方研究人员和情报专家认为,在最近二三十年,中国黑客越来越具有渗透敌对国家网络体系的能力,其最重要的目的旨在获取商业秘密。
根据美国政府以及媒体公布的消息,一些中国间谍不仅成功地潜入了美国能源部以及相关领域的系统,也渗入美国的通讯企业和大学。
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CSIS)成员Benjamin Jensen表示,北京与21世纪发生的90起重大网络攻击有关,这个数字比俄罗斯高出30%。
多发密集攻击
星期一,美国司法部宣布起诉七名中国人实施了一项长达 14 年的 “多发性全球黑客行动”,旨在为中国政府的 “经济间谍和搜集外国情报 ”服务。一个名为 APT31 的黑客组织被指是这一 “网络间谍计划 ”的幕后黑手,华盛顿认为该计划是由中国强大的国家安全部从武汉市发起的。
据美国司法部副部长丽莎-摩纳哥(Lisa Monaco)称,APT31黑客组织向美国和国外的公司、政治家、选举候选人和记者发送了 1 万多封恶意电子邮件。可能危及了 “数百万 ”美国人的电子邮件地址、云账户和电话号码的安全。
英国政府指控同一组织已将其选举委员会和批评中国政府的议员作为攻击目标。而新西兰是西方国家中最亲中国的国家之一,该国也指责另一个与北京有联系的组织 APT40 在2021年侵入了议会负责起草和发布法律的办公室计算机系统。
网络间谍活动“走向成熟”
在英美等国本周提出上述指控之前,今年2月,中国技术安全公司安洵(I-Soon)大量内部文件外泄,曝光该公司的黑客入侵十多个国家的政府网络,渗透社交媒体账户,并攻击个人电脑。据西方专家称,此次泄密事件证明,安洵公司 有能力进入任何外国政府系统、社交网络账户和个人电脑。
据美国网络安全公司 SentinelLabs 和 Malwarebytes 称,这一事件表明,来自这家与中国政府竞标公共合同的私营公司---安洵 公司的黑客已经危害了十多个国家政府的 IT 安全。研究人员称,安洵还渗透了香港的“民主组织”,以及一些国家的大学和北约机构。
SentinelLabs 分析师认为,这次重大泄密事件表明,中国的网络间谍活动已经 “走向成熟”。
攻击基础设施
10 月,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英国和美国情报部门组成的 “五眼 ”联盟的情报负责人首次会面。会议议程:中国。
据专家称,中国政府的目标正在发生变化。例如,今年 5 月,微软侦测到伏特台风组织( Volt Typhoon) 对美国关键通信基础设施的攻击,并指其黑客与中国有关。11 月,微软声称,“伏特台风 ”正寻求改进其方法,特别设定大学为其攻击目标。
美国当局表示,他们已经清除了该组织黑客引入美国路由器的恶意软件。詹姆斯敦基金会成员、前美国外交官马修-巴西(Matthew Brazil)在接受法新社采访时描述了一场高度复杂的行动,可能是由 “专门从事网络入侵的承包商 ”实施的。
“黑客帝国”
美国方面,长期以来一直拥有针对中国的情报技术,包括间谍和拦截技术以及线人网络。华盛顿在这场网络战争中的行动,如网络间谍和黑客攻击,都有据可查。
每当中国因其黑客攻击外国政府和机构而受到指责时,中国都会立即举出华盛顿的例子,指其是 “世界上最大的黑客帝国”。
中国政府断然拒绝任何关于参与针对外国实体的黑客攻击活动的指控,并将微软 5 月份的预警报告描述为 “极不专业”。
分享 :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Note: Only a member of this blog may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