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央行公布了2月末的金融数据。M2也就是货币供应量,是299.56万亿元,人均货币拥有量21.28万元。
这放在全球是什么水平?
美国2024年1月末的广义货币M2为20.8万亿美元,按照7.2的汇率换算为人民币大约是150万亿元。
欧元区截至1月末的M2是15.1万亿欧元,折合16.4万亿美元或118.4万亿人民币。按照今天的汇率,地球上所有的美元和欧元加起来,都不够兑换人民币的。
中国广义货币M2的规模,超过了“美元+欧元+英镑”。
由此可知,中国货币洪水有多猛。
其实,中国在悄悄的实施QE(Quantitative Easing,量化宽松)?
信用货币时代,央行一般有两种方式放松货币:
1)改变货币价格(即利率),影响广义货币供给;
2)直接改变货币数量,影响基础货币供给。
通过查看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的变动,很容易判断,一个央行到底有没有大规模扩张基础货币,只要央行的资产规模突然大幅度增加,基本上就可以认定该央行实施了QE政策。
那么,中国人民银行的资产规模是如何变化的呢?
很显然,过去10年里,中国人民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规模一直缓慢波动上升,但自2023年下半年以来,该数值突然大幅度上升,短短的6个月里,资产规模扩张了5万亿元之多。
相比之下,从2015年到2022年,8年时间人民银行的资产规模也才扩张了5万亿元。
也就是说,从央行资产规模判断——
过去半年时间,中国的确确在实施QE,半年时间量化宽松近5万亿元。
也就是说,在2020年-2021年美欧日都在拼命QE、使劲儿印钞的时候,我们中国并没有跟随他们的印钞大合唱,但是,当2023年下半年迄今,欧美不仅不再继续QE,反而开始收缩资产负债表的时候,我们中国却开始了大规模QE的进程。
更进一步,过去一年人民银行在QE中购买的到底是什么资产呢?
观察中国人民银行过去半年的主要资产构成变化,外汇、黄金、国债、其他资产等,规模变动都不大,最大的变动来自“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该条目变化,几乎包办了5万亿元的QE总量(这里的“其他存款性公司”,指商业银行、信用社及政策性银行)。
有人可能想要进一步知道,这5万亿元的基础货币,到底是怎么印出来的呢?
这个就涉及到人民银行的各种货币政策操作,我们会员群里的@呐喊画了两幅图表,展示了自1996年迄今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构成的变化,我这里就直接贴过来。
即便看了这两幅图表,有人还是想要打破砂锅问到底,就像美联储的底层资产主要是美国国债和MBS(抵押贷款证券)一样,中国人民银行的底层资产主要是外汇和“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这个“债权”到底是什么东东呢?
答案是——除黄金、外汇之外其他所有符合央行质押品的债券和信贷资产(再贷款)。
央行对商业银行的债权,是在2015年之前规模和占比都比较小,但自2015年年底以来,该资产规模迅速扩张,从不足3万亿元,迅速扩张到了现在的超过18万亿元。
好巧不巧,2015年年中央行、财政部及银保监会联合发布了一个文件,将地方政府所公开发行的债券,纳入国库质押品范围。
所以,如果没有猜错的话,这个“对其他存款性公司的债权”,底层资产除了几万亿元的银行信贷资产再贷款之外,70%以上,可能都是地方政府的债券。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Note: Only a member of this blog may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