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枪中国游击队之母杀得日军闻风丧胆,最终却遭中共处决
“双枪老太婆”赵洪文国,这名字相信大家都很陌生,她在抗战时期被誉为“中国游击队之母”,名声远播海内外,她50岁那年变卖家产筹措抗日经费,组织抗日义勇军与日本周旋,她手持两把短枪,枪法极准,风里来云里去,杀得日军闻风丧胆,最终她却遭中共处决,不胜唏嘘。
赵洪文国(1881年-1950年)辽宁岫岩县人,满清镶黄旗人,爱新觉罗氏家族的旁支,17岁时嫁给赵玉堂为妻,改冠夫姓,人称赵洪文国,街坊邻居称她为赵老太,她生有五子三女,是一位勤劳纯朴的农家妇女,赵氏夫妻胼手胝足生财有道,家境转成富裕,在地方上还有馀力筹办小学,提供穷人家的小孩免费就读,赵家人在街坊邻里间颇具声望。
双枪老太婆赵洪文国和她的三子赵侗将军(图文:庄秉汉)
赵洪文国有位排行老三的儿子,名叫赵侗,他是东北大学预科物理系的大学生,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赵侗目睹日寇肆无忌惮吞噬东三省,他不愿坐视国家危难,决定潜回辽宁老家组织“抗日义勇军”。身为母亲的赵洪文国,当时虽然年逾半百,到了含饴弄孙的岁数,本应持盈保泰,避免家族惹祸上身,但她却想起小时候甲午战争,日本兵在她面前胆大妄为恣意骚扰平民百姓,使她心中长期埋下一颗抗日的种子,于是赵老太支持儿子的抗日行动,决定当赵侗的强力奥援,她不惜变卖赵家家产,筹措枪械弹药经费,她还动员全家上下,只要是壮年者都参与义勇军,而老弱妇孺负责后勤补给,她自己则秘密监视搜集日伪军的情报,赵洪文国发现抗日义勇军没有指挥所和战情室,她无偿将家族大宅院提供出来。1934年,抗日义勇军改名为“少年铁血军”,东北人称其为“铁血军”。
据传闻,在儿子的指导下,赵洪文国50岁年纪枪法打得非常好,常在腰间别有双短枪,有一次她和游击队的几名队员一起,看见不远处来了3名日本兵,她临危不乱拔出双枪,打死两名日本兵,剩下一名吓得逃跑;另有个说法,其实她的女儿赵理智才是会使用双枪的女中英豪,实际参与战斗的也是她女儿,但是随著坊间不断流传、渲染,捕风捉影成赵老太太会使双枪战斗,因此,她的大名不胫而走,民间封她为“双枪老太婆”。
“双枪老太婆”名声传遍东北,日军忍无可忍,当获知情报“少年铁血军”的指挥所就设在赵家寓所,日军一怒之下突袭赵家,一举将16间楼房全部焚烧,火光熊熊、烈焰冲天,赵老太太30馀年一点一滴苦心经营的家产毁于一旦,不过,她没有泪眼簌簌哭个不停,反而止住眼泪,要赵家全家30多人持续抗日,她将儿子赵侗推举为抗日铁血军总司令,决心打敌后游击战,阻饶日本军事行动,抗日铁血军从辽宁省南部,征战到辽东、热河一带,游击部队成员扩展到11000多名,他们共计与日军大小战役300馀次,击毙日寇4000馀人,俘虏日伪军警2000馀名,不过,最终伪满州国成立,日军逐渐控制整个东北,赵老太太只得弃守关外,败走北平。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赵老太太与儿子赵侗认为机不可失,组织成立“华北国民抗日军”,在北平城郊西南牡羊城正式起义,打响了华北民众抗日的第一枪,赵老太太指挥攻破由日本占据的北平第二模范监狱,营救出包括国民党、共产党在内的千馀名抗日爱国人士,游击队还击落日战机一架,消息一传开,声名大噪,各路人马纷纷收编纳入赵老太太抗日游击队,部队迅速发展成为拥有15个支队、25000人左右的游击队伍,“双枪老太婆”赵洪文国的名声开始远播海内外,美国媒体及声援反战的记者争相采访赵洪文国,赵老太太顿时成为民间抗日史诗级的传奇人物。
1938年9月间,赵老太太的传奇故事太过响亮,应邀到广州、香港、东南亚各地,从事抗日宣传和募款活动,受到大企业家陈嘉庚等东南亚华侨的热烈欢迎,为抗战募集到巨额经费和大批物资,在香港与宋庆龄、何香凝等妇女界举办火炬游行宣传抗战,连冯玉祥都赞叹赵洪文国募款能力胜过他10倍。
赵洪文国老太太(中坐者)赴香港抗日宣传募款受到何香凝、邓颖超欢迎。(图文:维基百科)
中国共产党见到“双枪老太婆”的民气可用,试图拉拢赵老太太与她儿子赵侗,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和副总司令彭德怀亲自写信邀请,将“华北国民抗日军”收编为第十八集团军晋察冀军区第五支队,由赵侗担任司令,周恩来的妻子邓颖超还特地到香港,找正在为抗战募款的赵洪文国,希望赵老太太能加入共产党,不过,赵洪文国和她儿子赵侗始终没有加入共产党。
1939年1月,蒋中正委员长亲自邀请赵老太太和赵侗来抗战陪都重庆,赵洪文国首度莅临重庆的消息传开,整个市区万人空巷,争相目睹“双枪老太婆”的风采,她所到之处,大街小巷制作欢迎旗帜标语,大肆燃放炮竹热闹空前,宋美龄特别为这对母子举办欢迎宴,在宴席上尊称赵老太太为“中国妇女模范”,称赞儿子赵侗为“当代岳飞”,蒋中正挥毫墨宝“游击队之母”的匾额致赠给赵老太太。
国民政府对赵氏母子献出极高礼遇,毕竟赵洪文国一门三代30馀人散尽家产投身抗日,征战东北、华北地区,大大鼓舞了当时低迷的民族士气,难怪当时农历过年,民众贴春联的打油诗都写著“除夕除了新秦桧(指汪精卫),拜年要拜赵老太”。
同年12月,国府军委会任命赵侗担任冀察战区游击第七纵队少将司令,赵氏母子二人再次招募东北爱国知识青年奔赴敌后战场,计划在河北、热河、察哈尔、辽宁等四省抗日军旧部会合,巩固扩大抗日根据地,隔年1月,赵侗所率游击队在河北新富、灵寿两县交界处的陈庄对日军作战,却反遭同为敌后战场的共产党八路军120师贺龙部1000馀人偷袭,28岁的赵侗与他年仅20岁的妹妹赵理智等300馀人遭到伏击围歼,悉数壮烈殉职,仅剩参谋张法良等二人脱险逃出揭露真相,“当代岳飞”赵侗被八路军贺龙当场击毙,如此惨案国内舆论哗然沸腾,蒋中正亲自出席哀悼大会,并追晋赵侗为陆军中将,而作为母亲的赵洪文国,对于一双杰出的儿女被共产党所杀害,悲愤欲绝,自此与共产党决裂。
至于八路军为何如此残忍伏击友军,有学者认为,赵侗司令协助国军在河北地区组织抗日游击部队,所谓“一山难容二虎”,国共两路游击队难免有“摩擦”,中共担心地盘被赵侗抢走,得先下手为强,偏偏师长贺龙莽撞地将赵侗所率国军游击队统统杀害,在胡宗南发给蒋中正的电报中,对赵侗阵亡有写到“查八路军在晋冀察鲁等省对中央所派工作人员不协助合作,反公然敌视或杀害屡见不鲜”,这也验证了蒋中正指称中共抗日“游而不击”,只伤友军的抗战史实。赵侗和他年轻的妹妹赵理智,未能捐躯于抗日战场,却死于同室操戈中,令人亲痛仇快。
胡宗南去电蒋中正提到:第七纵队赵侗率部赴河北灵寿县,遭120师贺龙部解决,仅2人脱险,查八路军在晋冀察鲁等省对中央所派工作人员公然敌视或杀害屡见不鲜。(图片来源:国史馆/图文:庄秉汉)
赵老太在花甲60之年痛失爱子、爱女,为母则强,她选择隐忍不言的伤恸,依然奔走抗日游击行动,并将希望转寄托她的四子赵连中身上,赵连中和侥幸生还的战友送往军事院校培训,重新组织东北和华北抗日游击队继续抗战,赵老太自己深入湖北武汉一带进行敌后游击,在四川、贵州独山都能看到他们与日寇主力部队斡旋的身影,扮演“游击队之母”的角色,直到抗战结束。
1945年8月14日,也就是在抗战胜利的前一天,赵洪文国的丈夫赵玉堂因病去世,客死异乡,无法看见赶走日本那天的到来,赵老太太揭竿而起投身抗战13馀年,看尽战火的沧桑无情,以她的丰功伟业,却无意留在南京求得一官半职,选择倦鸟归巢、解甲归田,用自己个人民间声望,协助东北战后重建工作,她先帮忙游击队队员找工作谋生路,并且将死于异乡的老战友骨灰带回东北埋葬,她也在丹东和渖阳筹办工厂,安顿游击队遗眷家属生活,赵洪文国处处替游击队战后安置而奔走,赢得东北人民的敬重。
遗憾的,国共内战爆发,国府兵败如山倒,共军攻陷半壁江山,1949年4月,蒋中正无计可施,想到赵洪文国,他派专机接赵老太太来到重庆,亲自拜托昔日的“双枪老太婆”救救党国一把,赵洪文国想起自己的一双儿女死于八路军贺龙之手,对于中共有“杀子之仇”未报,她拖着老迈的身躯,拍著胸脯和老蒋说:“总统以国士之礼待我,我以国士报之,愿为总统肝脑涂地”。
赵洪文国浩浩荡荡组织中国国民反共救国军,由其四子赵连中担任总司令,自命为“总统府留守”,成立冀热辽边区游击第二路绥靖纵队,驻地重庆,建立大陆反共游击区,策划“反征粮”起义,提出“赶走共产党,3年不纳粮”等口号,四川当地许多久仰“双枪老太婆”威名的兵马纷纷响应,“游击队之母”赵洪文国的队伍发展到5000多人,一度阻止国军16兵团投共,抵抗进入四川的解放军,占领四川西部的温江、崇庆、郫县、金堂、新都及川东的秀山等多座县城。
不过,解放军岂容得下赵洪文国在四川各地的游击袭扰,中共坐镇西南军区的偏偏又是当年枪杀赵老太太一双儿女的贺龙司令,贺龙派下重兵围歼,赵老太太的游击部队哪里打得过正规军,1950年2月赵洪文国与儿子、媳妇一家人寡不敌众统统被捕,赵家的命运又掌握在贺龙手中,这次贺龙认定赵洪文国罪大恶极,判处赵老太太死刑,第四子赵连中同时被处决,死时才25岁。
70岁高龄的赵洪文国在枪决前不肯投降,大骂解放军:“挑灯拨火,诱惑忠良”,这位享誉中外的民族女英豪殁亡,对于中共刚建政,国内政权尚未稳定伤害很大,毛泽东亲笔批示还在狱中的赵连中妻子邓外桃和刚临盆的孩子无条件释放,赵家伶仃逃过死劫,辗转去了香港,杳无音信。
赵洪文国曾说过:“我是一个不识字的乡下人,我不懂得什么,我只知道老百姓应当救国。”赵老太太和赵侗将军一家就是这份爱国使命,毁家纾难,由北退南,屡挫屡战,前仆后继,历经13年血洒战场,直至抗战胜利,赵氏家族为国捐躯30馀人,救国节操可谓难能可贵。
历史很吊诡,赵老太太最后选择反共,却也难容中共,中共建政后,定调赵洪文国为恶贯满盈、沉醉权力的老太婆,大陆的电影、电视剧拍摄手法意图扭曲诋毁,不过,赵洪文国终究是抗日女中豪杰,在当时中国人心中仍有一定影响力,所以1960年代大陆火红《红岩》小说,以“陈联诗”的虚构情节取代了赵老太太的位置,使她彻底消失在历史浪潮中,反观台湾长期没有给“双枪老太婆”任何评价,知道的人也就不多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Note: Only a member of this blog may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