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ugust 16, 2012

中担31亿风暴独家内幕:秘密截留13亿,22银行卷入,北京银行 5.7亿最多

 

 3月22日下午,位于北京凯晨世贸中心中座3层的中担投资信用担保有限公司玻璃大门紧闭,里面空无一人。透过玻璃可以看到前台背景墙上的 “中担资本”四个大字,以及散放无序的一些座椅。据了解,这种状况已经持续约一个月时间。

  这是一场牵涉贷款银行、中担担保、借款企业乃至北京金融工作局和地方银行监管部门的资金危机、信用危机和信任危机。这场危机如瘟疫一般仍 在发展、蔓延。截至理财周报记者发稿时,应对危机的明确解决方案仍未出炉。

  据北京中担临时债权人委员会日前披露,与中担担保有业务关系的合作银行为22家,在保余额为309590万元。其中北京银行、农业银行和 光大银行的在保余额排在前三位,分别为57000万元、38480万元和29800万元。

  另据了解,截至目前,卷入中担担保危机的企业数量为294家,这些企业拥有对中担担保的债权总额约为13亿元。

  企业:“受难日”前提新要求

  3月20日晚8时,一些自称“苦主”的企业负责人汇聚到北京西站附近的一个饭店。这些企业负责人的身份是“北京中担临时债权人委员会”的 委员。这个委员会系债权企业自发成立。

  他们无心吃饭。按照惯例,3月20日一般是各银行的贷款季度结息日。这些刚刚被各银行催促还款的企业负责人把这一天说成是自己的“受难 日”。

  此前一天,这个委员会代表债权人刚刚向北京金融局中担担保工作组递交了“关于妥善处理‘中担事件’的方案”。这是截至目前中担担保债权企 业最新的表态和要求。

  这个方案提出,为了尽量减少各方在“中担”事件中的损失,要求工作组、中担和债委会共同对中担的资产进行全面清查,最大程度地保护中担资 产不流失。由中担和债委会共同向法院申请破产整顿,以便得到法院裁决后,依法保全中担资产,保护债权人和未来战略投资者的利益;在新股东还没 有接盘中担之前,是否可由政府出面做通人民银行和银监会的工作,对理财或保证金部分暂时采取挂账停息的方法稳定企业,使企业能正常运营,防止 有些企业员工出现“突发事件”的更大风险。

  此外,上述方案还要求,由政府确定的应急工作组给出事件整体解决方案的时间表;由政府推荐有实力的国企公司全面接盘中担,快速恢复银行对 中担的信心,尽可能的保护中担目前294个在保客户;由政府和中担牵头与银行谈判,做好现有客户正常担保部分的还续贷工作。

  银行:撇清与中担的关系

  3月22日上午,在位于北京西单十字路西南角的光大银行北京分行10层的一个会议室里,分行有关负责人率领相关部门的人齐刷刷端坐一排, 坐在他们对面的是一个接一个的借款企业负责人。这几个借款企业都是由于中担担保危机而陷入资金困难,无力偿还光大银行的已到期或即将到期贷 款。

光大银行北京分行有关负责人在和企业的谈判中态度明确:基于事态的突变,近期可能采取一些措施。这位负责人给企业提出更换担保公司等建议,理 由是解决中担担保危机可能是长期的事情。

  但这种建议遭到企业的拒绝。“借债还钱是天经地义,但是企业、中担和银行本来是一根绳上的仨蚂蚱。”某企业负责人告诉理财周报记者,“当 初银行方面指定中担提供担保,我们也是按照这么做的。现在中担出事了,银行想撇开中担澄清自己,想把一根绳上的仨蚂蚱变成两个蚂蚱,这不合 适。还是应该基于历史和现实寻找解决办法。”

  光大银行北京分行有关负责人称,银行给企业贷款是有目的的,是希望企业拿贷款用于经营。但是,企业把贷款的一部分借给中担进行“理财”以 获取收益,这等于改变了贷款用途,违反了当初银行、企业和中担三方签订的协议。如果是像企业所说迫不得已把贷款的一部分给中担,应该及时把情 况告诉银行。银行一旦知道这种贷款用途被改变的情况,会主动和中担去交涉。所以,企业知情不报是有责任的。如果企业将情况告诉银行了,企业的 损失可能会减少。

  上述光大银行北京分行负责人表示,银行应该承担什么责任,会由监管当局来界定。如果有一天银行和企业对簿公堂,企业是有一定责任的。因为 企业往往没有及时尽义务通知或告知银行有关改变贷款用途的情况。中担对企业很强势,那是它的问题。

  当天上午的谈判无果而终。

  3月1日,在北京市金融工作局曾公布了“中担事件应急工作组”的初步解决方案:各银行将依法合规严格履行借款合同,对正常贷款不予催收; 各银行结合各企业客户信贷合同的具体情况妥善处置保证金;各银行对于信用记录良好、经营状况正常的借款人,按照各银行正常流程办理续贷业务; 各银行将指派专人与应急工作组及监管部门对接,进一步摸清中担公司实际情况,共同化解风险。

  但是,借款企业纷纷向理财周报记者表示,贷款银行方面并未落实上述解决方案。

  银行出于对中担担保危机的忧虑,担心企业还款能力,所以对即将到期的和逾期未还的贷款加紧催收。对尚未到期的贷款,部分银行要求与企业负 责人签订无限连带责任合同,并竭力撇清与中担担保的关系。有的银行还要求企业更换担保公司或者提供抵押物重新办理贷款手续

  据理财周报记者了解,上述光大银行北京分行对待中担担保危机的态度基本代表了目前各银行的态度。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追回贷款本息是银行 的基本想法。虽然此前北京金融工作局曾出面协调,但银行态度普遍坚决。

中担和银行关系“很好”

  接受理财周报记者采访的所有企业负责人都认为,中担担保和各合作银行的关系“很好”。有的企业到银行去办贷款,银行方面会推荐中担担保; 而有的企业直接去银行办贷款办不下来,但后来中担担保的业务员就主动找上门来,而且很清楚企业缺资金。这些业务员都有熟悉的支行。

  “银行和担保公司的关系隐秘。”一位北京银行业内人士说。

  随着中担担保名气不断扩大,各银行纷纷与之建立业务合作关系。“中担担保和银行的基层支行之间关系很熟。有中担担保出面,贷款很快就办下 来。”某钢贸企业负责人说,“有的银行会看看中担担保让借款企业提供的反担保条件,有的银行不看,只要是中担担保提供担保,马上放款。”

  令人感到忧虑的是,与中担担保合作的银行之间“很少通气”。经常的情况是,两家甚至多家银行同时或几天内给由中担担保提供担保的某一家企 业提供贷款。“说实话,我有时都感觉自己企业不‘值’这些贷款,但中担担保能给办下来。”一家拥有大约20名员工的企业负责人谈起这些颇为感 慨。要知道这家企业的年利润也就在百万元左右,而中担担保助其获得了三家银行共计近5000万元的贷款。而企业自身只是用了其中的800万 元,其余贷款都被中担担保以“理财”或“借款”名义“截留”了。

  中担“截留贷款”最高50%

  据理财周报记者了解,个人或企业在向银行借款的时候,银行为了降低风险,要求借款人找到担保公司为其做信用担保。担保公司会根据银行的要 求,让借款人出具相关的资质证明进行审核,之后将审核好的资料交到银行,银行复核后放款,担保公司收取相应的服务费用—担保费。

  中担担保是北京市知名担保公司,受到各合作银行的重视和认可。有了中担担保提供担保,贷款很快就能办妥。中担担保的担保费率一般为 2.5%左右。

  中担担保官方网站显示的担保业务流程为:企业提出担保申请―担保公司受理企业申请,对项目进行实地调研,出具调查报告―公司评审会会议— 担保公司、银行、企业签订相关贷款、担保合同―银行放款,担保公司正式承保―担保公司进行保后跟踪监督—企业到期偿还贷款,担保项目终止。

  上述流程确实是一般担保业务流程。那么,中担担保没有满足担保费的收入。据受访企业透露,中担担保以客户抵押物不足为理由,同时以高利息 为诱饵,对企业的贷款以“借款”或“理财”名义进行“截留”。针对不同企业,中担担保截留的比例不一,一般在贷款总额的30%—50%之间。

  “那些国有背景的担保公司对我们这些小微企业的态度很傲慢。”一位钢贸企业的负责人说, “中担担保很强势,企业不答应‘截留’贷款的要求,就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

  此外,需要中担担保缴纳给银行的保证金(贷款金额的10%左右),实际上有的也由借款企业出资。

  据了解,中担担保“截留贷款”的同时会承诺给企业一个固定的收益率,一般年利率通常在12%~18%。至于中担担保拿这些贷款去做了什 么,受访企业均表示并不知情。

以“壳公司”为掩护

  一个关键的问题在于,“截留”贷款是如何进入中担担保的?

  目前,银监会要求银行新增贷款受托支付的比重要达到80%。所谓贷款受托支付,是指银行将贷款直接打入借款人所交易对象的账户,目的是尽 可能降低信贷资金被挪用的风险,防止信贷资金体外循环。以往银行发放贷款,是将贷款打入借款人账户,银行很难把握借款人的贷款真实用途。

  从2009年到2010年,银监会曾连续出台相关管理办法,要求商业银行全面执行贷款受托支付制度,即对500万元以上公司贷款和30万 元以上的个人消费贷款实施全程贷款管理,严防贷款资金挪用和信贷风险。

  某服装企业负责人告诉理财周报记者,中担担保旗下有很多“壳公司”。 正是以这些“壳公司”为掩护,中担担保完成了对一笔笔贷款的“截留”。

  中担担保“截留贷款”的基本操作手法是:第一种,以壳公司名义和企业客户签订一份贸易合同,即在银行看来,壳公司是借款企业的交易对象, 根据受托支付原则,银行将贷款打入这个壳公司的账户,中担担保从而完成“截留”;同时,借款企业还要和壳公司签订一份“借款协议”,这份协议 属于中担担保和企业之间的“秘密”协议;第二种,同样根据受托支付原则,银行将贷款打入借款企业的交易对象(比如供应商等)的账户,然后再通 过一些运作,贷款资金回到借款企业,借款企业再将中担担保所要求的资金打到中担担保指定的账户(通常为壳公司账户);也有借款企业的交易对象 直接将获得的贷款资金打入中担担保指定的账户。在这种情况下,借款企业也要和壳公司签订一份秘密的“借款协议”。

  中担担保下属的壳公司有多少,现在可能没人说得清。“有的壳公司已经被注销。”上述服装企业负责人说。

  今年春节前,随着银行贷款(基本都是一年期)陆续到期,企业发现中担担保无法正常归还自己的“借款”;春节后,事态不断升级,截至 2012年2月1日统计,卷入中担担保的债权企业数量有294家,债权金额约为13亿元。

  谁在为小微企业“挖坑”

  这对由于中担担保危机本已陷入运营困境的小微企业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更有甚者,有银行为了收回贷款,竟然给借款企业介绍“高利贷”。

  北京华丽伟业体育休闲设备有限公司曾通过中担担保于2011年3月17日和3月21日分别从建行北京分行展览路支行和交行北京分行亚运村 支行慧忠里分理处获得400万元和600万元一年期贷款。其中,中担担保“截留”第一笔400万元及相当于总贷款额(1000万元)10%的 保证金(100万元),企业实际得到贷款500万元。

  据北京华丽伟业体育休闲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守文介绍,建行展览路支行曾答应他,将400万元贷款归还后,可续贷。但是他想办法归还贷款 后,建行展览路支行续贷一事便没有下文。
李守文从交行亚运村支行慧忠里分理处获得的6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于2012年3月20日到期。本已陷入资金紧张的李守文向银行方面提出了困 难。令李守文没有想到的是,交行方面曾向他提出可以介绍某月息为5分、4分和3分的民间资金,用以归还600万元的贷款。“我没同意。”李守 文说,“我都很重视自己企业的信用,所以在想办法积极归还贷款。但是,我想问问,银行给我介绍高利贷,这是为小微企业服务呢,还是为小微企业 挖坑呢?”

  另据理财周报记者了解,由于中担担保“截留”企业的贷款不能按时归还企业,而企业为了维护自身的信用记录,不惜铤而走险——借民间的“高 利贷”用以归还银行贷款。约一个月前,中担担保总经理刘辉曾允诺企业负责人在一个月内将钱还给企业,但一个月过去了,刘辉失踪没有音讯。由于 高利贷的归还时间已到,当事企业负责人为自己的安全担忧。

  牌照将被吊销,接盘待解

  关于中担担保危机的原因,牵涉其中的企业不能给出明确说法,更多的以其“资金链断裂”来推测。至于如何断裂,未有准确说法。

  目前,人称“标哥”的中担担保的实际控制人陈奕标失踪;中担担保公司内部人士称,公司总经理刘辉去向不明。理财周报记者多次拨打刘辉手 机,无法接通。

  据北京金融工作局内部知情人士介绍,金融局方面针对中担担保将采取的措施包括:一,吊销中担担保融资性担保业务的牌照;二,请公安等有关 部门协助寻找中担担保失踪人员;三,政府将成立接管机构;四,尽快拿出债权处置方案,推进破产重组,民营企业可以以市场化方式接盘。同时,政 府会考虑给一些优惠政策;股东结构变化后,重新颁发新的牌照。

  上述北京金融工作局知情人士透露,中担担保目前的资产状况不明,正在进行核查中。

  另据知情人士介绍,有关部门正在对同样由陈奕标实际控制的广东华鼎担保危机进行清理,尚未理顺。

  虽然担保行业不归银监会系统监管,但银监会高层已经注意到担保业潜在的风险,特别是担保业和银行体系的风险密切相关。

  中国银监会主席助理阎庆民在今年3月6日接受理财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应加强地方金融机构管理。比如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有的是地方 是由金融办负责管理,有的由工信厅管理,有的是由中小企业局在负责。“严格讲,这些机构是类金融机构。这些机构由地方金融办批准,但是,不能 重批轻管。”阎庆民说。

  理财周报记者注意到,中担担保危机发展至今,银行业监管部门始终没有公开发表明确看法。多家债权企业告诉记者,金融工作局对各商业银行没 有实际管辖权力。现在北京银监局、银监会方面应该采取积极措施了。

  理财周报获悉,北京金融工作局正在和北京银监局方面进行协调,探讨相关解决办法。银监会有关高层领导已在高度关注中担担保危机。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Note: Only a member of this blog may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