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October 12, 2023

中国年轻人的人生观 - 从内卷到“躺平”…“松弛”

 

从“佛”到“丧”,从“卷”到“躺”,中国年轻一代创造的新词愈来愈多,也说明着他们正在快速转变的人生观。尽管长辈专家们一再以“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是幸福的人生”相劝,也不得不承认,比起背着房贷、养家庭的自己,更无负担的年轻人其实比谁都清醒。

疫后经济放缓,当前有些中国年轻人被外界称他们“躺平”了。这“躺平”不只是一般认知的在家就业、啃老,即使在职场上,辛勤工作也不见得能换来好生活所产生的疲倦与不满,让他们历经几波内卷后也开始学习随遇而安,离职也不忘办上一场欢乐派对来庆祝。即使只在公园内划船、躺在绿地上野餐,也有着他们向往能暂时获得喘息的“松弛”。

中央社报导,中国今(2023)年的16至24岁青年失业率,从1到6月以来节节攀升,17.3%、18.1%、19.6%、20.4%、20.8%、21.3%,数字屡创2018年有统计数据以来新高。

政府的对策很多,比如要校方高层走访企业寻找工作机会,结果在体制的扭曲下,学生被强迫签订虚假就业合约,衍生出“纸上就业”的乱象。毕业生被告诫对于就业不要“挑三拣四”,最后是官方宣答为了统计工作的“健全优化”,停止发布青年失业率的数据。

逃避挫败感过一天算一天

但是,官方盖牌,掩饰不了整体社会风向的改变。疫情与清零政策,让原本“内卷”的年轻人在出社会后选择了“躺平”,揭示在大环境之下的挫败感。

“没有压力,就没有压力,你自己不卷就不卷了,摆烂就完事了”,“95后”的陈先生这么说。1996年出生于河北的陈先生是任职于北京一家半导体公司的工程师。他已有北京户口,可以买房落户北京,但他觉得没必要。“不买就没有买房的压力,女友也觉得不用买”,他说,官方推出“认房不认贷”刺激房地产市场政策之后,房价还是很贵。

陈先生也意识到现在工作难寻,公司里坐在他旁边的实习生,从国外名校毕业,在外投了60、70份简历都没下文,今年毕业的家人与朋友也还没找到工作。“过一天算一天”,他说。

另一名来自成都,在北京某大学就读中医系的“00后”吴姓女大学生解释了“啃老”。她认为,只是躺在家里只是虚假的啃老,但如果是出去工作还跟爸妈拿钱买房,才是真实的啃老。

她接了一些合作拍照的案子,在社群媒体小红书上有破万的追踪者。她说:“有时感觉我做自媒体工资都比医师工资高,所以觉得没必要去当医师。”

她自嘲自己是“新一代的中国废柴”,因为是独生子女,爸妈没有给她压力,且比起北京,成都的物价更为低廉。所以,除了毕业未必会从医,她未来也不一定会留在北京发展。

一名男子在招聘会上查看招聘信息。(路透数据照)

开心最重要离职派对夯

她的另一名同伴则说,“不结婚、不生小孩、不买车、不买房,什么压力都没有”,因为开心最重要。

来自广东的“95后”张先生任职于金融业。他说,有听闻近期找工作较为困难,比如大学生延缓毕业就读硕博士,也有朋友说要去考公务员等。跟早些时候相比,现在选择确实较少,要降本增效,不能不干就不干,社会也很“卷”。

中国缓慢步出新冠病毒疫情阴霾之际,经济和社会面临诸多冲击,不仅谋职难,20多岁年轻人近期还掀起了“离职派对”风,纷纷以低薪、筋疲力尽等理由辞去工作。报导引述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刊文指出,今年以来,中国社群媒体已出现数以百计的“离职派对”贴文。

今年5月辞去银行工作的小梁(化名)即是其中一个例子。他原本在浙江省一间银行工作,离职那天,朋友帮他办了一场派对,敲锣打鼓仿佛像一场传统婚礼般热闹。小梁的朋友们也离职不久,他们在他胸前别上一朵花,上面的布条写着“我们受够这份烂工作了”。

据官方统计,中国今年6月的城镇青年调查失业率升至21.3%。文中指出,庆祝辞去一份令人羡慕的银行的工作,看似有点奇怪。尤其在中国经济前景低迷、青年失业率创新高之际,这类职位供不应求。

不过,27岁的小梁离开银行工作后,一边从事内容创作,一边经营咖啡厅。他说,之前在银行公关部门工作,“陷入机械化模式,重复相同工作,消耗好多精力”,而且创意点子经常被驳回,然后就消失殆尽,直言“现在比较快乐”。

网友晒出同事“恭喜离职”的看板。(取材自微博)

竞争激烈“完全累坏了”

中国求职平台脉脉指出,1554名来自各领域的受雇者于2022年1月至10月期间受访,其中28%在当年离职;有意辞职但还没辞的人数则多了一倍。

中国年轻人经历激烈升学和企业升迁竞争,面对过劳的现实,许多人不免感到理想破灭。专家分析,这股离职潮可能加剧中国经济难题,生育率下降再加上劳动人口减少,恐为经济成长带来问题。

美国西北大学经济学教授钱楠筠认为,中国以外的西方人无法理解在中国为人子女有多么辛苦,“年轻人正面临因辛勤工作而产生的失望、疲倦及不满”。

这些年轻人成长的阶段正值中国经济全速成长、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年代。受到中国过去一胎化政策的影响,年轻人大多为独生子女,父母对其寄予厚望。钱楠筠分析,他们从小常听到牺牲奉献就能换取财富,现在却面临薪资停滞、工作负荷大、经济低迷的环境,让他们“完全累坏了”。

另有专家分析,年轻人理想破灭也跟他们具备的教育程度和技能,与实际工作机会间存在落差有关。

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姚璐(Yao Lu,音译)在研究中发现,许多人都是大材小用,他们的学历和技能远超过目前职位所需。

重庆早前举行的一场招聘会现场挤满求职者。(中新社)

舒缓压力“小确幸”当红

许多离职的年轻人尚未完全离开劳动市场,只是换了职位或转换跑道。目前还不清楚这波离职潮会持续多久。“在我这个年纪,还可以想辞职就辞职”,小梁坦言,“但是也许一两年后,还是必须沮丧地重回职场吧”。

面对大环境的不景气和生活上的内耗,中央社报导指出,为“治疗精神内耗”许多年轻人三五成群来到不用门票的朝阳公园,或是在傍晚骑着共享单车沿长安街沿路骑行,在充满竞争压力的北京寻求他们想要的“松弛”。

在四环内最大的城市公园——朝阳公园的草皮上,假日有结伴成群的年轻人在公园内划船,躺在绿地上野餐,或是趴着沐浴在阳光底下,仿佛在这“北漂者”的城市中,有了一个舒服的歇息之地。

“因为这里可以铺垫子,不会管,如果是奥林匹克公园会管,无法铺垫”,城里的公园很少能有这样可以放得开的地方,9月初与朋友前来朝阳公园铺垫子打牌的Stanley(化名)说。

Stanley是一名“95后”,刚从研究所毕业,在北京从事金融工作,也是一名北漂。偶尔与朋友聚会成为他喘一口气、舒缓压力的解方。

傍晚,一大批又一大批在网络上从社团寻找共享单车伙伴的年轻人,相约在长安街上的自行车道上夜骑,活动只需要一趟共享单车不到5元(人民币,下同)的费用。一些骑行者说,这一路线可以治疗“精神内耗”,消除负面情绪与焦虑。

有时自行车道的骑行者太多,反而比一旁的车道壅堵,形成自行车“晚高峰”。他们塞在天安门的车道前,拿着手机想要打卡拍照,一旁的公安则回大声吆喝着“往前走!”、“上车!”、“骑车!”。

经历3年疫情,在得以自由出行之下,不少中国年轻人追求一点点可以在心态上“松弛”,又能与他人相聚的“小确幸”,这可能与疫情后出现经济放缓,以及消费降级有所关联。

一名来自广东的“95后”年轻人表示,他喜欢喝咖啡,假日前去探店就算咖啡要价一杯40元、50元也会买单,这是他的生活嗜好,甚至前几年还会去喝调酒。但之后发现很多事情可以自己做,像是自己在家里煮咖啡,就会自己来了。

问他感受到消费降级了吗?“肯定有”,他说。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Note: Only a member of this blog may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