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世界报》:中国伪中立背后的真实计划
《世界报》和《南德意志报》都关注了自以色列加沙冲突以来,中国试图保持中立但又对哈马斯袭击避重就轻的表态。 《世界报》指出,中国首先关心的是保护自己的利益;《南德意志报》则称,中东地区早已成为中国与美国竞争的另一个战场。
《世界报》评论文章“中国在中东的伪中立揭露了其真实计划”提到,在成功作为伊朗和沙特阿拉伯恢复外交的“调解人”之后,中国接着希望能够成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和平缔造者,但如今哈马斯对以色列的袭击,意外令北京的真实意图公诸于世。
评论指出,自从促成沙特阿拉伯和伊朗外长在北京会面,成功担任‘和平调解人’之后,中国也主动提出愿意成为以巴冲突的调解人。前中国外长秦刚今年4月与以色列、巴勒斯坦两国外长通话时,还曾呼吁双方“恢复和谈,落实‘两国方案’”,并且表示“中方愿为此提供便利”。
不过,在以色列此次遭遇哈马斯袭击后,“以色列方希望中国‘强烈谴责’哈马斯”,但“中国从稳定的关系中获利,而以巴冲突首先威胁到北京在该地区的经济利益”。这也是为什么“几十年来,中国一直呼吁和平谈判和‘两国方案’,却从未施加压力、谴责,甚至没有采取军事行动。”
中国事实上也与巴勒斯坦交情匪浅,作者Christina zur Nedden接着写道:“几十年来,中国一直主张让巴勒斯坦作为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主权独立国家,成为联合国会员国。中国也没有将加沙地区的哈马斯列为恐怖组织,而仅将其视为抵抗组织。就在今年6月,巴勒斯坦总统马阿巴斯应习近平的邀请访问了北京,确立了双方的战略伙伴关系。当时习近平还对阿巴斯说:‘中国和巴勒斯坦是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好朋友、好伙伴。’”
此外,中国与不少中东国家也有着紧密合作:“中国在中东地区的经济地位举足轻重,2005年至2022年间,北京投资了超过2500亿欧元,成为该地区最大的投资者。中国是伊朗和沙特阿拉伯石油的最大买家,从伊拉克购买石油,从卡塔尔购买天然气,并向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土耳其、埃及和沙特出口武器。”此外,中国在埃及开罗、沙特阿拉伯麦加都有建设工程。其与以色列的贸易额达210亿美元,对以色列的高科技也有兴趣,中国甚至还在以色列海法运营着一个集装箱码头。
评论结尾写道:“中国不想疏远其经济合作伙伴,但中国的实力越强,要求它在政治冲突中保持明确立场的呼声就越高。中国政府对(哈马斯在)以色列的暴力事件的冷静和中立反应让人联想到它对乌克兰战争的声明,没有明确谴责侵略者,而是呼吁全面停止暴力。乌克兰和以色列都看透了这一点:中国首先关心的是保护自己的利益。”
《南德意志报》同样关注中国在中东地区的外交模糊策略,文章“中国下一个双重战略”以上周发生在北京的持刀袭击事件为开头写道,以色列驻北京使馆职员遇袭事件“让北京在恐怖攻击后的立场再次受到关注:在哈马斯对以色列发动突袭后,北京呼吁‘各方’保持克制,并表示支持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
评论指出,当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被问及以色列的伤亡情况时,“一位女发言人仅表示,中国对不断升级的暴力和平民伤亡非常关切,但同样没有明确提及以色列的遇难者。她也避免将这些袭击描述为恐怖主义行为,甚至根本没有提及哈马斯,只是一直在谈论‘巴以冲突’。”
作者Lea Sahay表示:“中国官方媒体几乎没有提到中国籍的受害者,很难想像如果受害者因美国攻击而死亡,国家宣传会如何反应。”
“尽管北京的沉默会在短期内危及与以色列的关系,但中国很可能有自己的长期战略: 中国政府不仅希望获得能源和资源,还希望建立新的贸易和供给线。对中国来说,该地区早已成为与美国竞争的另一个战场,而该地区的大多数国家现在正站在巴勒斯坦的一边。对中东的大多数统治者来说,北京可能是比美国更令人愉快的合作伙伴,因为它不呼吁重视人权或反腐败。”
文章接着写道,中国在中东的政策有一个最大的矛盾:“那就是中国政府一方面支持巴勒斯坦人,另一方面却在国内打击恐怖主义为借口,有计划地迫害约2000万穆斯林同胞,并将他们关进新疆地区的拘留营,而这种迫害却从未受到中东穆斯林国家的批评。”
“与此同时,反犹主义在中国社交网络上愈演愈烈。在中国严格监控的网路世界中,加沙袭击的影片显然没有受到审查。”然而,在中国网络上流传的却是相反的论述:“这个故事包含了犹太人渗透到美国并统治世界等情节,这也符合国家宣传的说法,即整个世界政治都在美国控制之中。”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Note: Only a member of this blog may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