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临近 中国挥之不去的恐惧气氛弥漫
冬奥临近,法国媒体注意到一种恐惧感正在攫取北京。如果依照中国官方统计,北京确诊的奥米克戎只一例,而且“来自加拿大邮件”,可是为什么恐惧气氛弥漫,人人害怕,害怕突然被困在家中,被困在途中,像上海一座商场突然被困48小时的消费者那样。恐惧事实上主要来自北京当局严厉的清零政策。
世界报报道说,冬奥会,北京当局本来的计划很荣耀,与东京夏奥会禁止所有看客入场相反,中国人可以进入场地观看,观看2月4日-20日举行的冬奥会,只有外国人被隔离在大门之外。北京的决定是符合逻辑的,既然已在2020年九月,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宣布战胜了新冠疫情,外国人至今还摆脱不了病毒纠缠。
可是在1月17号,这一蓝图化成碎片,北京冬奥组委会宣布取消出售奥运门票,只有预先“被邀请的”中国观众可以观看,多少人?什么条件,保密。
法国世界报指出,最后时刻的这一临时大转弯,证明了前年宣布“胜利”宣布得太早! 的确,在死亡率方面,中国比世界任何国家都好,2020年4月至今,全国只有两起,1月19号,中国本土确诊也只有53个。尽管一些外国专家批评统计数字“可疑”,中国前财长楼继伟,12月11日也直言不讳地批评中国国家统计数据不能反映负面变化。法国『观点』周刊则引述专家说,中西统计方式可能不一样,在美国,所有死亡前被测出阳性的统统算入新冠死亡数据,中国可能只统计百分之百死于新冠病毒的人数。
不过,现在人们更关注的是,当局为了把确诊数字压到最低,采取了空前的“测试、追踪、封锁”的系统化清零政策以及所造成的严重问题。
中国为了实现“零”,从前年3月至今,这个国家基本上“与世隔绝”了,国际航线被缩减98%,只要发现进入中国的客机有一例确诊,所有的航班统统取消,由于封锁,工业供应链也常常中断。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已经两年不出国了,据说也是为了防疫。
只要出现几例阳性,数百万上千万居民就可能被隔离起来,除了最早爆发疫情的武汉,12月22号隔离的西安,以及被隔离整整200天的云南瑞丽,近千万人的河北首府石家庄去年1月被隔离了三个星期,东北三省多座城市受到了同样待遇一如新疆的乌鲁木齐。河南禹州、安阳也是一夜之间被突然封锁。
发现一例阳性,如果不是一个小区被封锁,至少也是一座居民楼,在上海,在北京,一些消费者被封锁在商店里长达48小时,因为发现了一例阳性。这种强硬措施造成了悲剧,在西安封锁期间,一位怀孕8月的女子因为没有被允许入院而流产,一位患心脏病的男子因为被拖延而丧生。这两例大家都知道了引发公愤,官方出面惩罚了底层官员。也许许多中国人不知道,以隔离的名义,一对欧洲夫妇抵达中国后被查出阳性,硬是把他们与小孩分开几个星期。
北京冬奥开幕临近了,首都被孤立起来,不仅北京市民被要求不要出门,要进入北京更是难上加难。从1月22日开始,至少要出示48小时核酸检测,如果来自“风险地带”,也就是在两周前发现至少一例阳性的地带,几乎是不可能进入北京的。奥米克戎已在北京发现,还没有发现前,北京就宣布冬奥会在一个隔离的“大泡泡”中进行。
世界报报道说,距离举行冬奥会不足一个月了,当局害怕外国人和中国人接触害怕到难以想象的程度,一旦属于冬奥人士乘坐车辆发生事故,市民不得与车辆和车内人员接触,等候专业人员到场处置。所有来自外国的都是可疑的,1月17号起,北京当局解释说,首都之所以渗入奥米克戎,归咎于来自加拿大的一封邮件。但是法国『观点』杂志引据专家指出,科学家差不多有共识,这种传染方式几无可能,专家认为中国当局这样做很可疑。
清零手段排除社会后果,纯粹从效力讲应该说总体有一定效力,但难免有“漏网之鱼”,中国著名防疫专家张文宏去年7月曾提出“世界应与病毒共存”,被网络斥责为“叛徒”,清零是圣旨,不可碰。这也是两年来大肆宣传的恶果,相当一部分中国人相信病毒必然引发死亡。恐惧无处不在,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人能接受那么严酷的隔离措施。
措施这么严酷,也与中国国产疫苗效力有关,世界报引述专家分析,中国疫苗应对奥米克戎效果更有限,使中国一下陷入一个死胡同。政治风险咨询公司欧亚集团1月2号公布的报告指出,“清零政策最初的成功以及习近平个人对清零的执念,导致改换方向几无可能。中国钳制感染的政策将归于失败,导致更大规模的传染,又引发更严厉的封锁……中国将僵固在这一政策上至少要等到本土生产出信使疫苗,也就是一直要等到年末。”
清零什么时候走入历史?『观点』杂志引述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全球卫生问题高级研究员黄延中分析,在中共20大今年召开之际,清零已与习近平主席的合法性绑在了一起。
中国复星集团早已与联合开发辉瑞疫苗的德国BioNTech达成合作协议,但是北京当局至今不允许辉瑞上市,一位欧洲驻中国大使表示,中方一直要等到自己开发出信使疫苗后才会允许辉瑞上市,不会在这之前。
这是爱国主义政治,这种时候,人民的健康似乎微不足道。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Note: Only a member of this blog may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