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崛起,也随着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宣传动员,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越来越咄咄逼人,中国扩展影响力的软硬兼施的行动也引起越来越多的国家的警觉与抵制。法国军事学院战略研究所(Institut de Recherche Stratégique de l’Ecole Militaire)2021年10月推出一份长达650页的报告,以«中国影响力行动,马基雅维利时刻»为题,从四个方面,系统梳理中国影响力行动的网络部署和指导战略,注意到中国正越来越多地开展渗透和胁迫行动,手段与俄罗斯使用的手段越来越相像。报告称之为“马基雅维利时刻”,因为中国的党国体制如今越来越像文艺复兴时代佛罗伦萨学者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描述的那样,相信被惧怕比被爱戴更为稳妥。从这份报告的梳理来看,中国影响力行动的触角遍及世界各地、伸向各个领域,服务的是中国共产党一党之私利,而非国家与民族利益。而所谓提升国际话语权的努力并不单纯是为中国争取与其他大国地位相当的平等地位,而更是要改变国际社会的现有的游戏规则。这份报告的作者之一、军事学院战略研究所情报、预测及混合威胁研究部(Domaine « Renseignement, Anticipation et Menaces hybrides» )主任、中国问题专家沙竑(Paul Charon)先生接受采访,介绍了他的观察与分析。
中国政府早在2008年北京奥运前后就启动了一项450亿元人民币的“大外宣”战略,进一步加强海外宣传行动,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力。美国学者约瑟夫·奈在上个世纪90年代提出的“软实力”概念一度深得中国政府决策者与谋划者重视。但十余年之后,这项耗资巨大、动员从政党组织、行政机构,到大小公私企业,从军队到民间,从经济,到文化等众多部门参与的影响力战略正越来越多地在海外引发不安和抵制。中国的这些影响力行动和民主国家的影响力行动有什么不同?
沙竑:“区分不同形式的影响力行动很重要。我们在报告中将影响力行动归纳成两种,一种是展现魅力和征服人心的行动,另一种则是更具有攻击性或侵蚀性的胁迫和渗透行动。就展现魅力、征服人心的影响力行动而言,中共的做法与法国等民主国家的做法相近,尤其是在公共外交领域。问题是,中国的影响力行动不仅限于此,而是常常越界,干涉他国的内部事务。”
‘两种不同的影响力行动的区别在于,旨在展现魅力的软实力行动是否越界,变成干涉内政的行动。以文化活动为例,开设一所法语联盟(Alliance française)或英国文化协会(British Council)传播语言或文化,这当然没问题。但是,利用一些傀儡组织,也就是那些为政府行为做掩护的机构,像孔子学院那样,去影响研究或教学大纲的行为,则是不能被允许的。比如,一些孔子学院会参与对大学或研究人员施加压力的行动,或者利用经济手段,推动相关单位修改研究方向、改变研讨会安排,等等。孔子学院印发的某些教学内容等于是在改写历史,关于朝鲜战争历史的讲述,就曾发生过这种情况。而法语联盟或英国文化协会通常不会有这样的行动。执行统战任务的人员阻止某大学邀请达赖喇嘛或香港某位活动人士,这就不再是简单的影响力行动,而是干涉行动,因为它在破坏学术自由。汉办人员要求欧洲汉学学会除去大会手册中的一页内容,因为其中的活动安排提到蒋经国基金会。这是在干预学术活动,干预我们的大学及研究机构的学术自由(法广注:2014年欧洲汉学学会在葡萄牙举行年会,中国国家汉办主任、孔子学院总部总干事许琳当场将大会手册中介绍蒋经国基金会的专页撕去,并要求主办单位除去所有手册上的这一页)。以拒绝发放签证来威胁记者或研究人员,因为他们可能会发表中共认为负面的评论,这也是在干涉学术自由。两种不同的影响力行动的区别就在于此。”
在法国军事学院战略研究所这份报告看来,这项几乎举全国之力,宣扬所谓“中华民族”复兴的影响力行动所服务的更是中国共产党为维持统治、继续执政的需求。这份报告开篇就强调,报告研究的对象是中国共产党或者说是中共党国体制的行为,而不是中国。为什么要特别区分中共与中国呢?
沙竑:“从历史上看,中共是一个民族主义政党。而且,自江泽民时代推出三个代表理论起,中共就声称代表整个中华民族。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中共的逻辑出发点不是民族,而是政党。这一点在统战政策中体现得尤为凸出。统一战线是列宁时代形成的策略,毛泽东沿袭下来,主要目的是利用党外友好人士去打击中共的敌人,团结党外力量,支持中共的政治方案。统战策略以一种同心圆式的方法推进,核心是中共。所以它首先是在中国国内,让全国上下团结在中共的政治纲领周围。首先是团结非党员的中国各民族,其次是海外华人,最后是全球其它所有人。统战行动维护的完全是中共的利益。所以必须系统地拆解中共的话语战略所掩盖的事实。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特别强调,这份报告研究的是中共的各项战略,而不是中国战略。我们也借此提醒大家,统治中国的是一个专制政权。中共得以维持统治,首先是依靠暴力,也就是说,倘若中共接受公开选举,它可能很快就不得不交出政权。”
中国以各种方式在全球扩展影响并不单纯是争当世界第一大国,而且是要改变现有秩序,改变现有秩序赖以运作的规则。这报告分析指出,中国是一个“修正主义”大国,沙竑先生就此解释指出:
沙竑:“当今研究中国问题的专家中有两大派别:一个派别被称作是“怀疑派”,他们认为中共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维持政权,继续独掌一切,防范政权颠覆。与这种观点相对的另一派学者认为,中共有一个宏大的战略,该战略的雄心不限于维持政权稳定。有人认为这种雄心是地区性的,也有人认为是全球性的。我认为前者,也就是“怀疑派”的观点,根本站不住脚,因为中共要想稳定政权,其行动必然超出中国国界,因为民主政治作为另一种可能的政治制度的存在,在中共看来,就是一种威胁。这也是为什么中共在2015年通过的国安法也涉及到文化领域,意思就是要防范有可能令中共政权不稳的自由化思想 的‘渗透’。“
“中共采用多种战略防范这种‘渗透’。首先当然是统一战线,尤其是针对海外华人,但并不止于此。防范战略也可以是诋毁民主体制,指诉民主制度难以为继。这也是为什么新冠疫情期间,中国会有那么多的有关民主国家无力控制疫情的报道,目的就是想让中国民众相信,民主会导致混乱。这些也属于“修正主义“战略。所谓“修正主义”,就是要颠覆国际体系,要让这个体系更符合中共的价值观、体制和标准。这不是单纯地要平衡现有机制,而是要从根本上彻底改变国际体制。以人权为例,中共宣传的人权观,倾向于让人权服从国家利益。”
的确,从中国官方通讯社新华社2016年4月发表的一篇“习近平外宣工作思路理念探析”的文章来看,习近平不断强调的所谓“国际话语权”,不仅是要“讲好中国故事”,显然也要“让中国观点变成世界语汇、成为国际共识”。为此,就必须重新界定人权、民主等概念。
二战后的冷战历史令欧洲对来自俄罗斯的威胁比较警惕,而对中国扩充影响力的行动所带来的威胁似乎缺少警觉。欧洲智库今年9月的一项调查显示,只有15%的欧洲人认为目前中美之间的新冷战也关系到自己所在国家。军事学院战略研究所这份报告特别分析中国影响力行动的“俄罗斯化”趋势。这是否也是在提醒欧洲:中俄两国的影响力行动危险性相当,不应当低估中国影响力的威胁呢?
沙竑:“仅就法国而言,中国行动的威胁还没有达到俄罗斯行动所构成的威胁的程度。在法国,来自俄罗斯的行动比来自中国的行动更多,也更繁复、更有效力。在社交媒体上,俄罗斯也比中国更活跃。但我们不能忽视中国的各种活动,当然首先是因为来自中国的行动正在增加强度,同时也是因为中国在新西兰、在澳大利亚展开的渗透行动,早晚也会在欧洲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其实正从中国对这些国家的渗透中看到我们将来会面对的情形。所以必须加以重视,立即采取措施,从中汲取教训。”
“重视中国的行动,也是因为中国在向俄罗斯学习。俄罗斯当然也借鉴中国经验,但我们这份报告着重分析了中国的“俄罗斯化”倾向,因为中国正在照搬一些俄罗斯方法,尤其是俄罗斯目前在社交平台上制造虚假信息的做法。有时候中国借鉴的甚至是前苏联在上个世纪70年代-80年代使用的方法。从这个角度说,的确,我们不能低估中国影响力行动的效应。”
尽管中国政府全面动员,在全球开展影响力行动,但报告认为,这种战略成效有限。既想受到爱戴,又想令人畏惧,显然不仅是难以把握的平衡,而且还会适得其反。
沙竑:“的确是这样,我们的报告认为,中共虽然可以取得某些进展,获得一些战术上的成果,但从战略层面讲,至少从眼前来看,中共正面对一种战略倒退。但中共可能还没有真正意识到这一点。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快速变差足以表明,中共的影响力行动开始引发抵触,引起抗拒。”
“在过去两年的研究过程中,我们注意到,不只是法国,欧洲其它国家也是一样,政府部门对中国的印象以及希望采取的政策都明显有所改变。导致这种转变的直接因素,正是中国的影响力行动。在欧洲各地部署的中国外交官需要明白,他们正在犯一个战略性的错误:中国的行动越是强硬,就越是会遭遇阻力,这是必然的。不过,在这个问题上,我们面对一个结构性问题,也就是外交部在这个党国体制中的地位无足轻重。”
这份长达650页的报告以上百页的篇幅,列举出以不同形式参与中国海外影响力行动的政党和政府机构、企业团体、民间组织的详细清单,而外交部却不在其中。与传统外交行为大相径庭的“战狼外交”近年来常常令西方舆论大跌眼镜,但报告总结指出,领导中国外交的不是外交官,而是中国共产党。这种外交战略的主要目的更是要面对中国国内民众,证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Note: Only a member of this blog may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