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pril 1, 2022

中国坚持新冠疫情清零的经济成本有多高

 China's zero-coronavirus policy has businesses fearing Ghost of Covid  Future |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中国坚持新冠疫情清零的经济成本有多高

 

新冠疫情下,“动态清零”、“全民检测”与“封城”成为大多数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新词汇。过去两年,严格的新冠防疫政策,为中国经济带来巨大好处——在全世界饱受疫情侵扰之时,中国在内部维持了大致正常的生活,并激发出蓬勃的生产能力,促使2021年出口大幅增长21.2%。

然而,当传播力更强的奥密克戎来袭,全球大部分地区选择与病毒共存,放宽限制措施,中国依然严把防疫关口。为了实现“清零”,必须付出越来越大的代价——3月初开始,中国的金融中心上海,以及科技和制造业聚集的深圳疫情逐步升温,并且先后进入封城或部分封城的状态。

China's Covid-Zero Strategy Risks Leaving It Isolated for Years - Bloomberg 中国之外,全球经济并不乐观——衰退的信号闪现,美联储加息应对通胀,俄乌战事迟迟未决,能源价格屡屡飙升;中国要稳住经济大盘将面临外部和内部的双重压力,越来越多人开始讨论,严格防疫的经济代价究竟有多大?

封城的经济代价有多大?

新华述评:坚持“动态清零”不放松_新华报业网香港中文大学经济系教授宋铮最近与几位学者进行联合研究,用按月更新的城际卡车流量变化来推算各个城市的实际收入变化,重点分析了武汉疫情结束后内地的16次封城。由于研究开展时间较早,深圳和上海并不在这份研究的样本范围之内。

 该研究发现,如果封城两周,造成的经济损失,为该城市当月GDP的32%左右,为该城市全年GDP的2.7%左右。封城取消后经济一般能迅速恢复到原有水平,但并没有反弹。

研究结论认为,如果封城一个月,经济损失大致为该城市全年GDP的4.5%。

值得一提的是,研究人员指出,如果对北京或上海这样的一个特大城市实施封城两周,对当月全中国GDP的影响大致在2个百分点左右(根据去年数据测算,约为1900亿元),其中约有7%是来自于当地封城对其他城市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

宋铮还提到,局部封城的经济损失只有封城的四分之一,充分说明精准政策的优势。

奥密克戎让封城得不偿失?

 宋铮表示,虽然科学地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汇总各个方面的研究,但从直觉上讲,对比中国和西方国家在过去两年的综合表现,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况且,中国的抗疫政策一直在不断完善,也在随着疫情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宋铮研究发现,武汉之后的封城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明显低于此前,即使在疫情严重程度相当的情况下,这个结论也成立。这说明中国的确在“以更高的水平、更小的社会成本”来控制住疫情。

但在奥密克戎变种出现后,“动态清零”的难度可能成倍上升,长春、深圳和东莞,乃至上海先后封城或封控。

上述研究认为,在极端情况下,如果中国十分之一的城市被迫封城两周,当月中国GDP可能损失3.1%,以2021年GDP计算就是接近三千亿人民币。

即使未出现极端情况,中国内部疫情迟迟未见明确拐点,也令经济前景蒙上阴影——比如局部地区部分企业临时停产减产,叠加地缘政治不稳定因素导致一些企业出口订单减少或取消,产需两端同步走低。

最新公布的PMI(采购经理人指数)数据,已印证了经济下滑的压力。4月1日发布的2022年3月财新中国制造业PMI较上月回落2.3个百分点至48.1,再度落入收缩区间,录得2020年3月以来最低值。

PMI被视为一个经济体的“体检表”,反映制造业的整体增长或衰退。PMI的荣枯线是50,高于50代表制造业在扩张发展,低于则代表衰退。

“保5.5%”面临挑战?

实际上,2月以来,中国在不断调整新冠防疫政策,比如新版诊疗方案对病例实行分类收治、下调Ct值,到出院后“14天隔离”压缩至7天居家监测等,一度引发外界讨论,是否防控政策会松动。

但最近的中共政治局常委会上,习近平强调“坚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随后卫健委官员重申“动态清零”符合中国国情,两者都传递出信号——“动态清零”虽越来越难,但中国尚不具备退出条件。

“从政治局会议内容中看不到将退出当前‘动态清零’的信号,亦没有要向‘与病毒并存’策略转变的信号,”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认为,鉴于香港的沉痛教训以及中国自研更有效疫苗的必要性,2023年3月之前结束“动态清零”的概率非常小。

今年秋季将迎来中共二十大召开,外界普遍预计习近平将获得第三个任期。在换届之年“稳”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

在此情况下,陆挺表示,随着动态清零政策红利的减弱,相关成本将大幅上升,这将让中国实现今年5.5%左右的增长目标更为艰难。

新加坡大华银行最新报告称,能源及原材料价格上涨将压抑中国内需及外部需求,不利经济增长,加上新一波新冠疫情出现及随后的大规模封城,预测中国今年GDP增速将放缓至4.9%,通胀可能升至2.9%。

更多刺激政策?

大华银行的报告也预测,中国预计会出台更多的货币宽松政策,以刺激经济。

高盛经济研究也指出,随着地方新冠疫情对经济增长的阻力加大,以及决策者坚持全年目标,需要更多政策支持的紧迫性增加了;预计会有进一步的货币宽松政策,包括降息和降准。

一位身处香港的经济学家表示,除非出现非常极端情况,中国经济不大可能出现重大危机。政府可以运用的政策空间可能比四万亿(2008年的“四万亿”刺激)的时候少一些,但在可能的力度和速度上,依然明显超过西方国家。需要注意的是政策可能造成的长期影响。

这种说法有前车之鉴,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宣布“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推出一个四万亿元级的经济刺激计划,当时低迷的全球经济都为之一振,但很快,它被视为“饮鸩止渴”的计划,推高了债务风险,吹起了地产泡沫,中国在之后多年不得不通过“去杠杆”消化恶果,降低系统性风险。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Note: Only a member of this blog may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