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外私营军事公司(SMP) 快速增长
随着中国投资扩展世界,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国家,安全问题也随之而来。为了保护海外利益,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雇佣私营军事公司(SMP) 应对日益复杂的安全挑战。报道指,这些公司也正逐渐成为中国对外战略的重要参与者。
法广记者孔多米纳斯(Baptiste Condominas)的报道,就揭秘了中国SMP近年来在海外崛起的状况。报道指,中国公司和公民、及基础设施在海外受到恐袭、冲突、政治动荡或者反华攻击事件时有发生, 2000 年代初以来,在各大洲发生的数量有成倍增加。比如2004年11名中国工人在阿富汗被杀,2007年在巴基斯坦3名工人遇害。2010至2015年间,中国国家安全部门共记录了全球350起涉及中国公民的海外安全事件,包括绑架、恐袭和仇外暴力等。尤其是在非洲和亚洲,如吉尔吉斯斯坦、卡拉奇、尼日利亚等地持续发生。
尽管面临日益增长的安全风险压力,但中国政府并不倾向于直接派遣军队介入海外事务,多出于“不干涉内政”原则、外交考量以及军队经验和基础设施的限制等多方面原因。在大多数情况下,中国依靠当地国家的安保力量,但在效果不佳情况下,迫使其使用私营安保公司,最初以外国公司为主,之后中国公司愈来愈多的使用本国私营军事公司。
据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MERICS)研究,目前中国境内有超过5000家私营军事公司,其中有20至40家活跃于国际市场。虽然公开信息有限,但根据智库和媒体的报道,中国PMC已在40多个国家部署人员。仅在中亚地区,就有6家中国SMP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设点;在非洲,中国主要的几家安保公司同样活跃。
代表性公司如中国海外安保集团、中安保集团等,员工规模达数万人。报道说,这些公司多随“一带一路”基建项目扩展而进入各国,参与基础设施警卫、运输线路护送、安全培训和咨询服务,甚至涉足网络安全、情报收集、针对潜在威胁开展监视行动等领域。卡内基和平基金会的分析师保罗·南图利亚(Paul Nantulya)说,“中国的安保公司还与当地军队密切合作,为他们提供最先进的安保设备,有时还会配合其地面行动。” 如2012年苏丹、2014 年伊拉克和 2016 年在南苏丹的救援和疏散行动就是这种情况。
报道介绍中国私营安保行业在2009年相关法律出台合法化之后迅速发展。2013年已注册的安保公司超过4000家,到2017年增加至5000多家。法律的实施不仅拓展了他们的活动范围,也强化了对其的政府监管。
自 2010 年代以来,中国通过一系列措施继续鼓励这些私营军事公司在国际上部署,奥克萨斯协会Oxus Society 的一份报告指出,2018年,中国政府出台文件,首次明确SMP在海外需承担情报共享、安全预防等职责,并要求提供武装服务的公司必须由国家控股51%以上,在此之前,只有在中国经营的公司才有这项规定,该规定同时强化了国家对这些公司及其活动的控制和影响力。
墨卡托中心的专家指出,大多数私营军事公司由前军人、武警或公安人员创立,他们与政府有着密切联系,使其成为复杂的准官方国际行为者。“现有法律框架——无论是在国家层面还是国际层面——都没有明确规定谁负责控制他们的行动”
这种“模糊身份”使得中国能够在不公开出兵的前提下保障海外利益。正如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所指出,中国通过私营军事公司SMP既可提供安全支持,训练外国军队,并给人一种支持特定政府的印象,而不使用可能引起国际社会兴趣或愤慨的官方支持手段。
此外,私营军事公司还有助于北京规避法律限制,提供了“将其力量投射到国外的工具和更大的自由度”,尤其是在军事直接介入冲突地区可能违反法律的情况下。因为这些公司在法律灰色地带运营,目前国际上没有专门监管私营军事或保安公司的约束性国际规则或条约,联合国相关建议如2008年蒙特勒文件、2013年私营安保公司国际行为准则等都是非强制性的。
由于缺乏国际或国家层面的监管框架,中国 PMC 在海外的活动主要由东道国的立法以及与雇用它们的公司签订的合同决定,但他们在海外的存在也并非没有引起争议。例如,2024年中国与缅甸军政府合作设立合资安保公司,被外界批评为侵犯缅甸主权;2025年初,中国多家私营安保公司在该领域规定非常严格的巴基斯坦直接部署安保人员,突破了此前仅与本地公司合作的做法,引发当地强烈关注。
最近乌克兰军队俘虏了几名参与俄乌战争的“中国雇佣兵”。虽无证据表明为官方派遣,专家们更倾向于认为这是自愿加入的中国人孤立案例。因为中国私营军事公司干预战争将违背中国所声明的不干涉政策,而且这些公司没有接受过在前线作战的训练。
随着国际局势动荡和中国海外利益扩大,私营军事公司已成为中国对外战略中不可忽视的一环。其行业本身也面临诸多挑战:中国法律对SMP海外业务的界定不够明确,企业缺乏处理复杂国际安全局势的经验,也面临合规和形象风险等。
中国安保问题专家阿莱桑德罗·阿杜伊诺(Alessandro Arduino)表示,“鉴于中国在全球范围内日益增长的经济和外交参与,北京似乎将越来越依赖私营安保公司”。而将如何使用他们,以及“将在多大程度上设法保持对这个快速扩张行业”和发展的控制,还有待今后的观察。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Note: Only a member of this blog may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