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une 2, 2013

中国银行业进退维谷


最近,数百名私人股本业高管齐聚华盛顿,探讨新兴 市场问 题。中国成为辩论的主题。在国际金融公司(International Finance Corporation)和新兴市场私人股本协会(EMPEA)联合举办的本次会议上出现这样的结果,并不令人意外,因为中国对于世界经济的健康以及从煤 炭到铜乃至信贷等各类商品的价格至关重要。
分析师再次下调了中国的增长前景,明确表示其增长放缓不仅仅是周期性现象。正如摩根士丹利投资管理公司(Morgan Stanley Investment Management)董事总经理鲁吉•夏尔马(Ruchir Sharma)所说,8%的增长率过去是底限,如今是上限。如果增长质量提高,那么增长放缓不一定是坏事。增长质量假以时日或许会提高,但不是现在。经济 的再平衡仍然只是一种抱负,而非现实。
这一切或将对中国的大型银行产生负面影响,其中包括中国农业银行(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中国银行(Bank of China)、中国建设银行(China Construction Bank)和中国工商银行(Industrial &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外界对中国经济放缓的担忧,一定程度上来源于信贷的飞速增长。摩根大通(JPMorgan)表示,今年头4个月,包括非银行贷款和银行贷款在内的贷 款总额达到近8万亿元人民币(合1.3万亿美元),显著高于去年同期的4.85万亿元人民币。 目前,中国的信贷总量几乎是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两 倍。
但更令人担心的是信贷效用的下降。投入的资本越来越多,但资本效率却急剧下滑。五年前,每投入1美元便可带来5美元的GDP增长。现在,每投资9美元才能换来1美元的产出,并且产出 质量也令人怀疑。从造船到太阳能,中国的许多行业都出现了产能过剩。
过多资金也在涌入房地产市场。从宏观的角度看,房价过高并非坏事,因为如果民众难以承受,房价便会下降,直到找到买家为止。之后将会出现更 多可负担得起的房子,而这正是中国所需要的。但房价下降将会伤害银行,让它们承受不良贷款的压力。
银行曾被视为经济增长的晴雨表,但目前的形势更为复杂。银行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考虑到产能过剩,银行如果增加放贷,就可能导致不良贷款大 幅上升。 如果不增加放贷,它们的增长就会放缓,现在难免存在的不良贷款虽然规模还不大,但日后将在银行资产中占据更大的比例。与此同时,监管虽然保障 了银行的安 全,但也不可避免地导致所有银行的盈利能力下降。
中国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或影子银行不断发展,以及它们对信贷增长的贡献与日俱增,这些此前已多有论述。但这暗含着一种实际上不存在的分类。影 子银行体 系的核心是信托公司。由于不吸收存款,此类公司受到的监管并不严格。信托公司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中国信贷体系发展到已不再适用利率严格管制的 地步——这种 制度旨在以尽可能低的价格将中国人的储蓄输送给国有企业。但反过来,信托公司有很大一部分为银行所有。
影子银行让信贷体系更加灵活,这是好事。它们的贷款利率也相对较高。但目前尚不清楚,比起仍然受到中共严控、仍然向大型国企输送大笔资金的 大型银行,影子银行对资本的配置是否更加合理。遗憾的是,非银行金融机构过多地卷入缺乏透明度的关联交易,这让它们与银行一样混乱。
此外,中国经济放缓对国外的影响可能更大。首当其冲的可能是生产大宗商品的新兴市场国家。一些银行贷款给这些国家,投资于为满足数年前中国 经济繁荣 时期需求而上马的项目,这些银行可能也会遭到沉重打击。例如,摩根士丹利的夏尔马表示,投资于能源和原料上的资本支出五年上升600%,其中 大多数支出是 建立在预计中国还会像当时那样每年增长10%的基础之上。
这意味着,这些市场的当地银行以及渣打(Standard Chartered)等围绕“新兴市场全靠中国推动”理念制定战略的国际银行,已开始出现收入增长放缓的局面。由于中国前景被持续看淡,更糟糕的局面很可 能还在后面。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Note: Only a member of this blog may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