蹒跚的巨人:中国未来面临的威胁
——中国须重启久别的改革
谭宝信说,《蹒跚的巨人》的观点既不属对中国前景的乐观派,
也不属消极派,而是“冷静派”。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曾推荐阅读法国历史和社会学家托克维尔的著作
《旧制度与大革命》,书中折射的要义“最危险的时
候,往往就是开始改革的时候”
被解读为当前中共在改革上裹足不前的忧虑。
不过,对《蹒跚的巨人:中国未来面临的威胁》( Stumbling Giant: The Threats to China’s
Future)一书的作者蒂莫斯·比尔德森(Timothy
Beardson)来说,时至今日,
中共不改革比改革的风险要大,只有尽早进行改革,
才能继续维持其政权。
比尔德森的中文名是谭宝信,曾在香港生活了30多年,
是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投资银行的创办人。
他的新书涵盖了当今影响中国发展的诸多议
题,包括人口、教育、腐败、环境、外交等方面。
谭宝信在接受专访时说:“1980和1990年代,
中国的改革相当成功和巨大,但自从2000年以来,
中国陷入沉睡,没有什么改革。”
谭宝信谈中共必须作出适应性改革
他说:“中国现在需要的改革是:深度、尽早和彻底,如果不这样,
中国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middle income
trap)。”
有趣的是,谭宝信在谈论这种改革(reform)时,
也用了另外一个词“适应或顺应”(adaptation)。
他认为,中共从
1978年以来,展示了非常有效地“适应能力”,
得以度过1997年金融风暴等一系列“可能导致政权垮台的事件”
。
谭宝信说:“中国共产党成功的唯一希望就是不断地‘适应’
和调整,倘若一旦停止适应和改革,垮台几乎是定局。”
改革领域
谭宝信“如果中共政府能继续提供人民想要的结果,
人民和政府之间的这种‘合同’还会继续下去。”
谭宝信认为,改革并不意味着要实行西方的民主,
这并不一定符合中国老百姓的利益,尽管中国需要改善人权和法治。
谭宝信列举了三个领域,首先是环境,这涉及空气污染、
水污染以及食品安全,“这一改革不仅耗费时间和金钱,
更重要的是要有政治意愿。”
其次,中国需要从低端制造业经济向创新推动的经济增长模式转变,
这又需要中国的教育改革,“从死记硬背转向提倡批判性思维,
改变科研的
文化,造就一批世界一流的大学”。
第三,就是需要改革金融领域。做投行出身的谭宝信说:“
中国经济近30年维持10%的增长,回首1980年代,
私营经济只占经济总量的
3%,如今比重可达67%,私营经济每年增幅达20%。”
尽管如此,谭宝信对BBC中文网说,私营经济的生存环境窘困,
2/3的银行信贷给了国营经济,
迫使私营企业寻找昂贵和效率低下的“影子
银行”,禁锢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谭宝信说,中国股市最近跌回2001年的水平,
完全没有反映出中国经济每年10%的增长成果,其原因就是86%
的上市公司是国企,而真
正有增长潜力的是私营企业,这是资源配备的“错位”。
为何难改?
既然改革关系到中共的成败和存亡,
那么为什么改革自2000年以来停滞不前?
谭宝信认为,这是由于党内无法再有一个像邓小平那样的强势人物,
加之,中共的统治系统过于庞大,强调集体决策,
即便等上权力顶峰的人也
难以撼动造就他的官僚体系。
谭宝信谈改革停滞的危害性
他说:“邓小平那一代人通过革命取得执政合法性和权威,
让他能够做他想做的,人民也会听或是默许;
如果你是通过选举产生的领导,你也可
以获得某种权威,因为人们认为选民愿意赋予你这种权力。”
“但如果通过官僚系统掌权,你与民众之间的纽带就不强,
这样的领导人要想推行大胆的改革就会很难。”
谭宝信对BBC中文网说:“中共政权若想继续维持下去,
但前提必须是能带来民众想要的结果。”
他说:“过去几年的情形令人担忧,因为这种结果来得越来越慢、
越来越难了。如果中共政府能再次提供人民想要的结果,
人民和政府之间的这
种‘合同’还会继续下去。”
谭宝信说,他对中国存在“希望”和“担心”,
希望的是中共能够进行改革,但同时担心“
这个体系不允许领导人进行这种急需的、必须的改
革”。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Note: Only a member of this blog may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