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把所有休班員工都叫來加班外,還致電倫敦的經紀,
緊急買入金條,甚至要向印度的關係商
家借入24K金飾。
「前些天搶奶粉,終於輪到我們金鋪了。」
望著排隊排到門外的大陸「搶金」遊客,黃老闆感嘆萬分。
媒體報導說,為應付黃金短缺,香港金銀業貿易場緊
急向倫敦和瑞士金庫購入四倍於平時的金條。
瘋狂「搶金」的大陸買家
4月15日,國際金價在持續上升了多年之後突然出現急劇下跌。
紐約期金從2012年頂峰時的每盎司1800多美元跌至1450
美元,最低時竟然觸
及到1310美元。這個幅度接近20%的波動,牽動了數億人,
黃金瘋了?!
不僅在香港,中國大陸城市的黃金銷售店鋪存貨幾乎都被搶購一空。
福建省金店售出的黃金製品不低於30噸,
10萬到20萬元是常見單子。可觀黃金福
州分公司
總經理表示,九家店4月12日到18日的銷售量大增,
是平常的五、六倍,上周金價有所回彈,
銷售量也基本維持在平常的兩三倍。
「廣州一大亨3000萬買金條」,「重慶商人一次買入50公斤」
,「福建投機客入市,搶購了30噸黃金」,
類似的消息在網路上鋪天蓋地。官方資料
說,不到兩個星期之內,
中國人投入1000億人民幣買進了約300噸黃金,
超過中國大陸全年的產金量,占全球年產量的10%。
在官民一致的「搶金大合唱」中,最令人矚目的,是「
中國大媽完勝華爾街金融大鱷」。
中國大媽對決華爾街大鱷
「華爾街做空黃金,金價應聲暴跌之後,
亞洲卻出人意料的鬧起了金荒。
身處亞洲的中國跟印度正好是世界上黃金消費的大國,
特別是中國的購買力驚人,
在短短十幾天時間裡,以1000億人民幣橫掃300噸黃金。」
中國媒體如此報導說。
更有官媒進一步分析:中國大媽們「已經買了300噸黃金,
不僅阻止了金價的繼續下跌,
甚至還讓華爾街金融大鱷們做空黃金的陰謀破產。」
4月份金價暴跌時的最低價1320美元左右,
5月初反彈至1460美元左右。每盎司160美元的差價,
其實並未讓中國大媽們賺到很多錢。有中國媒
體計算了
一下:「假如有人當時在最低價時抄底了一公斤投資金條,
現在應該賺1萬至1.5萬元,與28萬元的購買成本相比,
賺這點錢並不算多。」
面對黃金的「中國大媽」反彈,西方投資大戶似乎並未為之所動。
知名微博博主「美國李山泉」
在觀察了國際金市近幾日的走勢後表示:大體上來說,金價
在澳洲開
市後基本上是以美國市場的收盤價小範圍波動,無大作為,
緊接著香港開市,常常是買進為主,推高金價。等倫敦開市後,
常常把金價推得更高些。但等到
美國開市
後,拋售的壓力又往往把金價壓低一些。
投資大鱷巴菲特表示,即使金價跌到每盎司800美元,
他也不會心動。他再一次重申,黃金完全無法重新創造價值,
投資者只能期待有其他人花更高的價
錢買下它。有分析師認為,來自美國的賣壓不斷,
使得黃金價格的反彈岌岌可危,未來金價繼續下跌的可能性較大。
通脹預期下的消費恐慌和投資恐慌
面對再次的黃金熱潮,深圳的李先生記起了80年代後期的事情,「
那時中國人沒那麼多錢,雖然也搶金,但比這次差遠了。」
1988年,李先生在深圳的工藝品商店獲得出售K金的牌照,
他和兩位香港人合作,從香港買金賣給內地遊客。當時,
黃金仍是中國政府控制的統購統銷
產品,因
此李先生的生意並不完全合法。「但因為中國不禁止黃金進口,
所以只能說是灰色地帶。」他把人民幣在黑市換成港幣,
而兩位香港人從香港帶入黃金首
飾,以略高
於港金的價格交易,李先生再在商店偷偷出售。
「當時每克黃金70至80元,到89年初,因為物價漲得太厲害,
一度漲到110元。」李先生回憶說:「
那時到深圳的內地人主要還是買彩電,金飾也
搶手,但熱度比不上進口電器。」
1988年,中國在趙紫陽主持下「闖物價關」,
各類物價大幅上漲,通貨膨脹導致中國各地出現搶購商品潮,
並間接導致1989年北京天安門事件。
目前和1988年類似的情況,是中國同樣出現了明顯的通脹。
雖然官方CPI數字只有3%,但民眾的感覺卻和當時十分相似。
所不同的,是當年的消費
品恐慌搶購,變成了如今的投資恐慌。
黃金並不保值
大陸一位經濟專欄作家評論道:在物價持續上漲背景下,
中國老百姓手頭閒散資金急需找到一條保值增值通道。
然而至少是在目前,這條通道還真難找。存
銀行等於
是放任其縮水,存款一年,其價值已經抵不上當初本錢。投資股市,
勞形傷神不說,十有八九虧損讓人「談股色變」。
銀行理財產品據說能夠幫助投資者跑
贏
CPI,但頻頻出現的違約、不誠信乃至詐騙事件,
令不少投資者對其敬而遠之。受限購政策措施不斷出臺、
剛性需求有所下降、買房者謹慎出手等因素影
響,當下
房地產利潤已今非昔比,投資房地產市場已不被人們看好。此外,
在實業投資方面,伴隨國有資本不斷發展壯大,
民間實體投資渠道也不斷收窄。
正因為如此,黃金變成了一種民間保值投資工具。
然而,黃金的保值功能非常值得懷疑。以美國期金為例,
目前每盎司1400多美元的價格,
雖然數字上比1980年的850美元高,但經過通脹調正之
後,價值卻遠遠低於當年。1980年的850美元,
相當於今天的2500美元。
這種情況在中國更為明顯。
1988年中國人平均工資不到100元,
如今已經超過2000元,而金價只從當年(黑市市場價)
的100元一克漲到
290元。黃金投資的優點是安全,尤其在負利率的時期更是如此,
而缺點則是沒有利息,在經濟擴張的年代,黃金無法分享經濟增長。
中國大媽的口袋中能裝多少黃金
英國《金融時報》對倫敦金市場所做的調查顯示,
倫敦金2011年第一季度交易了12億盎司黃金,
以1400美元的價格計算,每天約為253億美
元。但是,
這並未計算各個大戶之間的暗藏交易數量。
根據倫敦金交所對世界主要黃金玩家的統計,大戶,
包括各國央行之間的暗藏交易,大約為櫃檯交易的十倍,他
們估算
2011年第一季度,各大戶之間的交易規模為109億盎司,
價值152萬億美元,這包括實物交易和期貨交易。
若以每個月22個交易日計算,平均每天為2.3萬億美元。
倫敦金市場每天交易約253億美元,全世界每天金交易約2.3萬億美元。與此相比,「中國大媽」們十天買入300億美元黃金,對世界黃金
價格影響有限。
與此相比,
「中國大媽」們十天買入的300億美元黃金,對世界黃金價格的影響實
在有限。
黃
金未來走勢分析
「中國大媽大戰華爾街」,這和義和團喊著「刀槍不入」
衝向洋槍洋炮一樣,這不是大戰,純粹是送死!——職業投資人黃生
作為對華爾街瞭解到骨子裡的我,不得不說一句:別說「散兵游勇」
似的散戶,就是歐美政府在和華爾街「爭鬥」時都常處下風。其實,
金飾店內的黃
金量,本來就
不和整個黃金市場在一個數量級內;而「中國大媽」
買入的黃金量根本無法從根基上撼動整個金市。——央視紀錄片《
華爾街》顧問陳思進
讓我們放下有關「義和團」的問題,面對黃金的未來走勢。
從黃金和美元脫鉤之後的走勢中,
可以看到黃金價格在過去30多年有兩次大幅波動。
上世紀70年代到80年,黃金價格從每盎司35美元上升至最
高850美元;80年代黃金價格跌回到300至400美元,
而到2002年開始再次飆升。
黃金炒家認為,黃金的價格和美元匯率呈反向運作,
和石油呈同步正向關係。每當美元匯率下跌而石油價格上升的時候,
黃金會出現上升;而美元強
勢,石油價格疲軟,則黃金價格會下跌。這種黃金、
石油和美元的關係,過去30多年被視為鐵律。
有趣的是,黃金價格的兩次大幅上升,
都和美國展開大型戰爭有關係。上世紀70年代,
美國深陷越戰泥淖,軍費耗巨,政府債務大幅增加,美元呈現
弱勢,而黃金
價格出現大漲。而2002年,
美國在伊拉克和阿富汗同時展開兩個「反恐戰爭」,
同樣是軍費耗巨,債務增加,黃金價格再次大幅上升,再加上08
年金融危機,
更刺激美元疲弱,黃金價格則一飛沖天。
同樣,80年代裡根總統上臺,推行保守經濟政策,
90年代更由克林頓總統開源減支,結束了美國的赤字財政,
黃金價格則出現了持續下降。
由此推斷,2014年美國從伊拉克和阿富汗全部撤軍,
削減軍費開支,減少國債,有可能導致美元趨強,
黃金價格恐怕難以繼續上升。如果美國經濟
復甦強勁,則未來黃金走勢看低無疑。這種大趨勢,
或許才是華爾街大鱷看空黃金的真正原因。◇
黃金價格和美元匯率呈反向運作,2014年美國從伊拉克和阿富汗撤軍,削減軍費開支,有可能導致美元趨強,黃金價格恐怕難以繼續上升。
黃
金的故事
黃金的化學符號是Au,原子序數是79。由於它的化學惰性,
使黃金具有常溫下不氧化生鏽的特徵。根據維基百科的介紹,
黃金也可能是人類最早使
用的金屬,被
廣泛用於裝飾及儀式。
早在公元前2600年的埃及象形文字已經有金的描述,
米坦尼國王圖什拉塔(Tushratta)稱金在埃及「比泥土還
多」。埃及和尼
羅河中上游的努比亞等國家和地區擁有的資源令它們在大部分歷史中
成為主要的黃金產地。
已知的最早的地圖是在公元前1320年的杜林紙草地圖
(Turin Papyrus Map),顯示金礦在努比亞的分佈及當地地質的標示。
公元前1320年的杜林紙草地圖(Turin Papyrus
Map),顯示金礦在努比亞的分佈及當地地質的標示。(維基百科)
古羅馬帝國崛起之後,大量黃金流入羅馬,
使得羅馬在很長一段歷史時期中成為世界「金主」。
直到東羅馬帝國時期,首都君士坦丁堡仍是世界的金都,其
黃金擁有量和打金技術,遠遠領先世界其他地區和民族。
中國是一個貧金國,黃金知道大約唐朝之後才日益重要。
中國史籍中,晉代之前的金,據考證往往指的銅。
作為一種稀有的貴重金屬,黃金只在少有的場合
中出現。
哥倫布橫跨大西洋發現美洲之後,
大量的黃金和白銀被搶奪至西班牙和歐洲,再經貿易流入中國。
由於中國和歐洲的貿易保持巨額順差,有歷史學家估算,
近八成歐洲人從美洲搶奪的白銀和一半左右的黃金進入了中國。
所以中國從明朝開始以銀和金作為貨幣使用。
金本位
貨幣體制
黃金曾經作為近現代貨幣的基礎,對世界經濟發揮過巨大的作用。
大英帝國以黃金為基礎的金本位英鎊體系,曾經壟斷了世界(
主要是歐洲)金融一百多
年。
維多利亞時代後期,黃金和英鎊脫鉤,
英鎊貶值大大損害歐洲大陸新列強的債權,
也是促成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原因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
以美國為首
的西方集團建立布列頓森林體系,規定一盎司黃金固定為35美元,
使美元成為世界各國貨幣的基礎,是為全球金本位2.0版。
1971年,美國總統尼克松宣佈美元和黃金脫鉤,
再一次結束所謂金本位貨幣體制,
這不僅使全球貨幣匯率進入瘋狂浮動階段,也促成了80年代的全球
高通脹。
隨後,黃金和各國貨幣失去了直接的關係。但作為一種貴重金屬,
其本身的高昂價格,仍被各國中央銀行、
商業銀行和私人投資這視為一種金融儲備工具。
根據國際黃金委員會的資料,全球現有的16萬5000噸黃金,
8萬4000噸為金飾製品,私人投資3萬1000噸,
政府儲備2萬9000噸。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Note: Only a member of this blog may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