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uly 8, 2014

今日中东乱局的真正祸首



今年6月,“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Isis)
在伊拉克北部发起大规模进攻时,推平了伊拉克与叙利亚边境上的一道土垒。这个圣战组织随即发布 了一条推特(Twitter),声称他们“粉碎了赛克斯-皮科协定”(Sykes-Picot)。这一噱头产生了奇妙的效应,重新引发了一场围绕 1916年英法秘密协定的辩论。“赛克斯-皮科协定”瓜分了崩溃的奥斯曼帝国,将其阿拉伯领土分裂成多个国家。
有些人说“赛克斯-皮科协定”已死,
另一些人却说该协定是当今中东乱局的根源。在伊拉克和叙利亚行将分崩离析之际,将话题扯到根据“赛克斯-皮科 协定”人为划分的边界便具有了一定的吸引力。它为当前非同寻常的教派混乱提供了一个简单的解释,也会让两个阿拉伯国家分裂的理由少一些争议性。如 果因为殖民列强的失策,将不同种族、不同教派的团体人为集中到一起,而造成人们彼此厮杀的现象,那么分开岂不是更好?
引起人们对“赛克斯-皮科协定”
的注意也方便掩盖近年的外来干涉,特别是2003年美国领导的入侵伊拉克行动。这场战争推翻了萨达姆•侯赛因 (Saddam Hussein)的阿拉伯复兴社会党(Ba'athist)政权,并引发了该国的教派斗争。它暗示伊拉克乱局不是10年前的错误造成的,而是早在小布什 (George W Bush)政府以前,就有人铸成这一大错。
尽管讨论欧洲殖民主义或许有其价值,
但将当今局势与殖民时期的划界问题挂钩具有误导性。
英国外交官马克•赛克斯(Mark Sykes)和法国人弗朗索瓦-乔治•皮科(Francois-
George Picot)设计了这些边界,他们将阿拉伯领土瓜分并划入英法势力范围。的确,他们考虑更多的是一战后欧洲的利益,而不是该地区人民的利益。该协定还违背 了英国人对阿拉伯人的承诺,开启了一个殖民主义时代,该地区至今尚未完全摆脱其遗留问题。
但全球并不是只有中东地区的边界是由殖民列强划分的。
阿拉伯社会也并非一直在反抗英法二人组设计的边界。
正如研究伊拉克历史的学者赖德尔•维瑟(Reider Visser)曾指出的,赛克斯-
皮科边界的人为色彩并不如有些人认为的那么浓厚。它们符合奥斯曼帝国时期大部分行政区划,这些区划的历史就算没有几百 年,也有几十年。早在奥斯曼帝国瓦解很久以前,叙利亚和伊拉克就被认为是特定的地理存在。英法托管时期,对边界的主要抗议是针对大叙利亚被分割成 若干小国,有一部分还并入了黎巴嫩。这些分散的地理实体没有存活多久,就与大马士革一起组成了独立的叙利亚国。虽然教派暴力冲突一再爆发,但怪罪 “赛克斯-皮科协定”是罔顾事实,即领土民族主义在今天的阿拉伯国家已是根深蒂固。
Isis企图建立一个超越国境的逊尼派伊斯兰国家,
这一野心并没得到广泛认同。华盛顿中东研究所(Middle East Institute)的黎巴嫩政治分析专家保罗•塞勒姆(Paul Salem)认为:“一些伊斯兰主义者呼吁建立一个伊斯兰国家,并且把他们的论点建立在纯粹的宗教和群体基础之上,这属于少数人意见。”
除了伊拉克库尔德人(
受迫害的历史令他们的种族认同超过了国家归属感),叙利亚人、伊拉克人、约旦人和黎巴嫩人都很少主张分割国土。
在脱离殖民后的头几十年,
超越国界的阿拉伯民族主义成为主流意识。但随着阿拉伯一次又一次在阿以战争中失败,这一意识也被削弱了。就像《伊拉克: 从战争到新独裁主义》(Iraq: From War to New Authoritarianism)的作者托比•道奇(Toby Dodge)所说:“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幻灭,再加上油价暴涨,导致各国坚定地奉行领土民族主义”。
黎巴嫩在1975年至1990年内战期间的经历可供借鉴。
分割的方案不断被提起,但结束冲突靠的是新的权力分享协议,它维护了国家领土完整。在内 战最后几年,许多暴力事件都是发生在各主要教派(基督教、逊尼派穆斯林和什叶派穆斯林)内部的对立团体之间。
伊拉克和叙利亚的逊尼派很可能最终会聚集在一些“飞地”,
至少在一段时间里保持这种状况。但他们反叛的目的不在于分裂。他们发起或者和平或者暴力 的战斗,真正的意图不是为了领土,而是为了实现对国家的控制。
强调“赛克斯-皮科协定”在中东当前困境中所起的作用,
就是没抓住该地区真正的问题:结束殖民后的历届政府可悲地没有建立起包容的国家,以致不能 强化国家认同。中东的灾难是由叙利亚阿萨德(Assad)家族统治下的暴政、伊拉克萨达姆的独裁,以及伊拉克现任总理努里•马利基(Nouri al-Maliki)的无能共同造成的,而不是一个世纪前画在沙子上的几条线所导致的。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Note: Only a member of this blog may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