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
skip to sidebar
关惠群「比美国梦还要美」
20多年如一日,每天2次为无家可归者送饭,美籍华裔女子 关惠群(Betty Chinn)的善举感动了不少美国人,也感动了美国总统奥巴马。奥巴马前日在白宫,亲自 向关惠群等13名爱心人士颁发2010年度的总统公民奖章,白宫表扬关惠群「为处于艰难 时刻的人带来希望,实践了美国的承诺,照顾有需要的人」。
六千人中脱颖 奥马巴拥抱致谢
总统公民奖章贵为美国最高荣誉的平民奖章之一,关惠群等13名获奖者是从6,000名优秀候选人中脱颖而出,据称是由奥巴马亲自选定。奥巴马 在致辞中表示,这些「谦逊和无私」的善举是美国故事的一部分,他希望这个奖项能够激励更多美国人打开他们的心扉,追随这些优秀人士,加强他们 的社区。致辞后,奥巴马与获奖者一一握手,
唯独给了关惠群一个拥抱。
居于加州优瑞卡镇的关惠群,做善事迄今整整24年,每天清晨2时便起床,将可冲约200多杯的一大罐咖啡和大量甜圈等食物搬上货车,到洪堡县 寻找躲在桥下、铁路边甚至灌木丛中的数百名无家可归者,派食物给他们。这些人大多是精神病患者、退伍军人、离家出走的青少年、药物滥用者等不 符合政府救济条件的弱势社群。
除了送食物,关惠群还跟他们聊天,了解他们的需要。如果他们想打电话给父母,她会给他们一张电话卡;如果需要洗衣服,她会给他们一张当地洗衣 店的洗衣券;如果他们需要衣服、毯子或帐篷,她会找人捐赠这些物品;如果他们想要洗澡,她会开车送他们去朋友的公寓里洗澡。
然而,当做完这一切,关惠群还要回家,为附近街道约200名无家可归者准备晚餐。
获奖「比美国梦还美」
关惠群在领奖后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她为身为华裔能够领取该奖项而感到自豪,美国总统颁奖给她,实在「比美国梦还要美」。她说,自己小时候经 历无家可归的难受滋味,拥有美满家庭后,不忘伸出援手帮助露宿者。家人也很支持她,两名儿子放假会协助她派饭,更出钱资助她。她形容与露宿者 建立的关系犹如家人。
关惠群的故事很令人感动,觉得华人妇女在美国未必得到大众了解,但她仍坚持帮人30多年,获颁奖章是实至名归,为华人增光, 行走在美国大地上的爱心天使.
关惠群(Betty Kwan Chinn Eureka)广东开平人。2010年美国总统公民奖章得主。美国总统奥巴马于2010 年8月4日在白宫为关惠群及其它得奖人颁奖 。关惠群也是2008年加州州长夫人颁发的弥涅耳瓦奖的得主。
关 惠群原本出生于广东开平一个富裕的家庭。父亲是受西方教育的牙医,母亲是医师。关惠群可能出生于1960年(由于遗失出生证明文件,已经无法确认),是家 中第8个小孩,下面还有一个妹妹。在1960年代文革时,全家遭整肃,母亲被监禁,眼看着她的哥哥与嫂嫂被枪决. 兄弟姊妹被送劳教营。,只有 7岁的关惠群每天都要被捉去游街,胸前挂着“牛鬼蛇神”的木牌示众,罚 跪玻璃。1966年文革时期,年仅7岁的关惠群独自一人流浪街头,度过4年 (1966-1970)无家可归的生活,一直没机会上学。到香港后她一度无法适应正常生活,吃垃圾,无法吃普通食物,晚上拒绝睡床。不 久,她父亲因病在香港逝世。
,
关 惠群14岁时抵达美国旧金山投靠亲戚。后来到西雅图投靠嫁到那儿的姊姊。她一直没有上过学。在美国,她靠「公共电视网」的儿童节目「芝麻街」及「Mr. Rogers` Neighborhood」学英语。她当时最喜欢芝麻街中的Oscar,因为他也住在垃圾箱中。后来她经人作媒,嫁给了美国出生的华侨陈伯良(Leung Chen)。陈伯良取得物理博士学位并在加州州立洪堡大学物理系找到教职,关惠群跟着丈夫搬到大学附近小城优瑞卡市(Eureka)。
他 们生了两个儿子。当大儿子上小学后,关惠群常带着小儿子在学校附近观望。小学老师邀请关惠群参与家长义务工作。刚开始自己没有上过学、英文也不好的的关惠 群很不自在,但是渐渐熟悉环境后,大家感受到她的热心与活力。当时班上一个没有朋友的小女孩,看见关惠群悉心呵护儿子的情景,很是羡慕, 终于有一天,小女孩鼓足勇气告诉关惠群:我很饿,您能给我点食物吃吗?
关惠群当然能。于是,从这一天开始,关惠群就在他儿子的午餐盒里每天多放一个三明治,给儿子的这个经常挨饿女同学吃。让关惠群不解的 是,为何这小女孩天天都吃不饱呢?她决定跟这小女孩到她家里去看一看。
这一看不打紧,眼前的情景让关惠群大为震惊:小女孩根本没有家,全家人就挤住在一辆破旧的货车里,靠拾破烂为生。也从这一天开始,关 惠群开始向他们一家人提供食品了。而随着这种救济行为的深入,关惠群更发现,在优瑞卡镇、在整个加利福尼亚,像这个小女孩一家情形的人还 有很多,这些无家可归者,都是不符合美国政府救济条件的弱势者,大多为有心理疾病的退伍军人,药物滥用者等,许多人连自己的名字都不知 道。其中也有一些离家出走的青少年,因为一些美国家庭在子女18岁以后,就不再负担子女的生活了。
关惠群开始于当地默默地开车为躲在桥下、铁路边甚至灌木 丛中的无家可归者免费提供食物。这些人大多是精神疾病患者、精神受打击的退伍军人、离家出走的青少年、滥用药物者等[1]。这样有15年之久。但在 2004年当地商人开始检举她说她送的食物,未经保温,不符合美国商业卫生标准。她的朋友中有心人士开始口耳相传募款,于2006年9月筹足 美金 40,000元,买了一辆有保温设备的蓝色的小卡车,使她的善行符合美国商业卫生标准。
2008年加州州长夫人颁发的弥涅耳瓦奖,关惠群也是得主之一。她利用弥涅耳瓦奖附带的美金25,000元赠款为种子基金,与天主教慈善机构 Society of Saint Vincent De Paul合作募款建立无家可归者的浴室。
她 每天早上为约20位无家可归的学童洗澡,送他们上学。再开着一辆蓝色的小卡车为洪堡县约四、五百名无家可归者分发包括热咖啡与甜甜圈或玛芬或三明治的早 餐。晚上再为无家可归者分发当天的晚餐。她的爱心感染了许多人,有许多商家与个人开始捐款或捐赠食物给她,也有许多志愿者加入帮助她。
她的善行并不止于为学童洗澡与送饭。在送饭时,她也去了解这些无家可归者,尝试用各种方式帮助他们。她帮助生了小孩的青少年搬入政府提供的住 处。她帮助精神受打击的退伍军人与家人联络上。她也帮助一个无家可归者买了一个打草机,并帮他介绍生意,终于使他自立。
在美国,各类评奖多如牛毛,不胜枚举。但今年8月4日在美国白宫,奥巴马总统在自己生日当天,亲自向13名爱心人士颁发的2010年度总统 “公民奖章”,却吸引了全球的目光,成了包括美国人民在内所有普通民众关注的焦点。而焦点中的焦点,是其中的一位名叫关惠群的华裔女性获奖 者,她20余年如一日,长期用心照顾关爱那些无家可归的弱势群体的感人善举,也随之让世人熟知。
在苦难中成长
发生在上世纪60年代中国大地上的那场“文革”运动,可以说是全中国人民的梦魇,是一块集体“疮疤”。要说关惠群,就不能不忍痛揭开这层 疮疤。
关惠群(Betty Chinn)原籍广东开平。开平是著名的侨乡,有海外关系的家庭比比皆是,后来她也辗转来到美国,投靠嫁到西雅图的姐姐。那年,她刚满14岁。姐姐每天出 门上班后,她就在家看“公共电视台”的儿童节目“芝麻街”及“Mr。 Rogers‘ Neighborhood”。这两个节目就是她的学 堂。“我从来没有上过学,都是留在家里。然后我在‘芝麻街’找到了最好的朋友,他们教会了我英语。”关惠群就是这样学的英语。
关惠群慢慢地开始讲话、用英语交流,并渐渐融入美国社会。38年前,她遇见了洪堡州立大学的教授陈伯良,经人说媒,嫁给了这位物理博士丈 夫,并跟着丈夫搬到了加利福尼亚北面的优瑞卡镇生活。接着,就是两个儿子的相继出生,关惠群一心一意相夫教子,过着优裕的全职太太生活。
这就是关惠群版本的美国故事。除了童年时身不由己地赶上了那场“文革”风暴而饱受命运之苦外,其后来的人生基本是波澜不惊。要不是后来遇 到的那些事,她也很可能与许多美籍华人一样默默无闻终老他乡。
在善举中升华
1984年,关惠群的大儿子陈溢俊要上小学一年级了。在美国,孩子上学都有校车接送,可关惠群或许是出于一位中国母亲爱子心切的天性,抑 或是自己小时候曾吃过的苦吃怕了,她总怕儿子在学校如她幼时般被人欺负,于是就每天在儿子的教室外驻足守望。老师知道她那时英文表达也不流 利,后来干脆请她进课室和孩子们一同学习。于此,关惠群对自己儿子在学校的点点滴滴,甚至比儿子的老师还清楚。当时班上一个没有朋友的小女 孩,看见关惠群悉心呵护儿子的情景,很是羡慕,终于有一天,小女孩鼓足勇气告诉关惠群:我很饿,您能给我点食物吃吗?
关惠群当然能。于是,从这一天开始,关惠群就在他儿子的午餐盒里每天多放一个三明治,给儿子的这个经常挨饿女同学吃。让关惠群不解的是, 为何这小女孩天天都吃不饱呢?她决定跟这小女孩到她家里去看一看。
这一看不打紧,眼前的情景让关惠群大为震惊:小女孩根本没有家,全家人就挤住在一辆破旧的货车里,靠拾破烂为生。也从这一天开始,关惠群 开始向他们一家人提供食品了。而随着这种救济行为的深入,关惠群更发现,在优瑞卡镇、在整个加利福尼亚,像这个小女孩一家情形的人还有很多, 这些无家可归者,都是不符合美国政府救济条件的弱势者,大多为有心理疾病的退伍军人,药物滥用者等,许多人连自己的名字都不知道。其中也有一 些离家出走的青少年,因为一些美国家庭在子女18岁以后,就不再负担子女的生活了。
关惠群后来回忆说,当看到还有许多人同样食不果腹时,颇为震惊,于是决定帮助她周围不幸的人。“我尽己所能让他们不再挨饿。甚至当我听到 有人说‘我饿’时,就会胃疼,仿佛亲历饥饿,我一直记着这种感觉。”每天拂晓前,关惠群便起床,将大约两百多杯的大罐咖啡、大量的甜甜圈等食 物装上卡车,出门寻找躲在桥下、铁路边甚至灌木丛中的无家可归者,将食物发给他们。关惠群利用给他们送早餐的机会和他们聊天,了解他们还需要 什么。如果他们需要打电话给父母,她会给他们一张电话卡;如果他们需要洗衣服,她会给他们一张当地洗衣店的洗衣券;如果他们需要衣服、毯子或 者帐篷,她会找人捐赠这些物品;如果他们想要洗澡,她会开车送他们去朋友的公寓里洗澡……
没有任何人要她这样做,她也没告诉过任何人,甚至包括她的丈夫。“他有时会问我‘你为什么做这么多菜?我们为什么从超市里买来这么多食 物?’”关惠群说,直到10年后,丈夫终于发现了这一切,结果成了她最有力的支持者。从那时起直到现在,20余年里,关惠群每天都要为约 500个这样的人提供食物。
善行感动全美
这次关惠群的提名和入围,竟然与关惠群的一位邻居密切相关。
她的邻居叫沃茨尼,他们已经相邻6年,他每天都能看到关惠群为了那些无家可归者忙进忙出的身影。有一天沃茨尼偶然得知白宫网站的总统公民 奖章推荐活动,第一反应就是他的女邻居。沃茨尼说:“还有谁更值得推荐呢?”他说自己每天5时半起床,刚好会看到女邻居出门派发食品和咖啡, 天天如此。
沃茨尼说,起初他没抱多大希望,岂料数月后收到白宫发来的电邮,要他提供更多的资料,并告知他推荐的人已经列入候选名单。沃茨尼认为是时 候告诉自己的女邻居了,于是去找关惠群:“你如果收到白宫的来电,请不要以为是开玩笑。”当闻悉女邻居终于获奖了,沃茨尼喜出望外。他表示, 在一个充斥利己让人沮丧的世界里,看到助人为乐的行为得到褒奖,确实给人希望。他说:“我希望拥有她的信念。”
关惠群得奖后,其事迹让美国民众大受感动,网上和报刊上大量刊载着民众对关惠群的反应:
一个结识关惠群25年的中学图书馆员说:“你听说过天使在我们周围行走?关就是其中的一员。”
圣文森特保罗会就餐设施经理说:“如果世界上的人甚至只有关女士的十分之一的慷慨,饥饿就不会将成为问题。她是一个行走在地上的圣人。
关惠群在领奖后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她为自己作为华裔能够取得该奖项而感到自豪。但她表示:“我不认为我是慈善家,我更像是母亲照顾孩子。早 上,我煮咖啡、炸面包圈。中午,我做三明治或者热餐。除了住在街边或车里的人,我还在路上发现很多精神病人。我真心想照顾这些需要我帮助的 人。如果我不去关心他们,他们就不知道如何开始一天的生活。他们甚至从来没有过真正的生活。”如今,在关惠群的带领下,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和 企业加入到帮助无家可归者的行列中来。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Note: Only a member of this blog may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