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戰爭」不是非黑即白
「鴉片戰爭」對現代中國歷史影響深遠,對香港的命運更是舉足輕重。鑽研中國近代史的英國歷史學家Julia Lovell博士的最新著作《The Opium War: Drugs, Dreams and the Making of China》,嘗試以嶄新思維和角度探討這場戰爭對現代中國的意義。作者選擇在香港這座被捲入歷史漩渦的城市為新書展開全球推介,並且於昨日(7月20 日)在香港書展舉行「Global Launch: The Opium War」分享會。
該分享會為香港書展的英文作家分享會系列揭開序幕,並邀得資深文化評論家陶傑擔任主持,以及《亞洲書 評》編輯Peter Gordon擔任嘉賓介紹講者。
Lovell博士在分享會上表示,英國劍橋大學的資料庫是其中一個她搜集資料的地方。由於中國和英國的資料 記錄不盡相同,說法亦各有差異,所以必有 一方在捏造事實。她需要徹底分析兩國保存的文獻,猶如偵探把各方的所謂證據抽絲剝繭。她說:「中國的文獻記錄做得相 當清楚,而英國文獻以維多利亞式手寫字 體書寫,所以並非易看」。她坦言,在搜集和分析資料的過程中,感受到鴉片戰爭對中國人構成的恥辱,令身為英國人的她 感到蒙羞。
根據歷史書籍記載,時任英國駐 華商務總監查 理·義律爵士(Sir Charles Elliot)因協助英商販運鴉片而導致中英貿易糾紛升級,引發「鴉片戰爭」。陶傑指出,義律爵士常被中國人指為「鴉片戰爭」的始作俑者、大英帝國的魔 頭、首位侵略中國的人,但Lovell博士對義律爵士有不同的看法。她說:「儘管他被視為中英貿易糾紛及『鴉片戰 爭』的幕後黑手,但義律爵士是厭惡英商的 自由主義者,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物,並討厭『鴉片戰爭』,他只不過是代罪羔羊而已。」
Lovell博士又認為,山高皇帝遠,在清朝道光皇帝 的御書中可見,他對「鴉片戰爭」的來龍去脈似乎不太清楚,對形成一場戰爭的糾紛毫無頭緒,反映時任臣子設法 蒙蔽主上。
談到「鴉片戰爭」對中國的歷史含義,Lovell博士認為這場戰爭對中國本身和其國家身份意義重大,它代表 現代中國悲劇和國恥的序幕,也構成中國當代文化和當代政治的面貌。對中國人來說,「鴉片戰爭」是西方陰謀的記印,提 醒著他們西方國家不可信。
英國歷史對「鴉片戰爭」的釋義截然不同;Lovell博士說,英國認為這是一場文明開化和捍衛自由貿易的戰 爭。英國洋行Jardine Matheson在「鴉片戰爭」中發了大財,為了把其行為合理化和道德化,Jardine Matheson在英國進行反中國運動,並把中國形象妖魔化。電影《The Yellow Peril - The Mask of Fu Manchu The Yellow Parole》(1932)是一部描繪「鴉片戰爭」的影片,但從西方觀點出發,它更帶有種族歧視的色彩。由此可見,西方不斷扭曲「鴉片戰爭」的真正面 貌。
第22屆香港書展一連七日(7月20至26日)於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今年書展以「從香港閱讀世界.在閱 讀中發現自己」為主題,共有526家參展商參展,配合近300場文化活動、合共約150位來自不同領域的講者,詳情 請瀏覽香港書展網頁: www.hkbookfair.com
鴉片戰爭 陶傑
今天書展第一炮,石破天驚,請來英籍女性漢學者藍詩玲( Julia Lovell)講座新著「鴉片戰爭」。主辦當局,十分勇敢。
為什麼?鴉片戰爭由所謂「愛國主義」的角度,重複得都打呵欠了,這個話題,在今日中國人社會, 言必咬牙切齒。言必「船堅炮利」和「國耻」之類的情緒名詞。史學之中,還沒有由女性講過,而且是英國的知識份子。
藍詩玲的「鴉片戰爭」講了幾點─如果閣下是愛國憤青,五毛黨羽,看到這裏,不要再看下去,請轉看本報「豪情」版。
第一,在十九世紀,抽鴉片是上流和中產階級的文化。歐洲的知識份子吸,中國的世家子弟也吸。
第二,中國是一個龐大的市場,十九世紀之前,中國人自己也種鴉片:陝北、雲貴、新疆。為什麼東印度公司的鴉片可以傾銷?因為英國人的貨品,價 格和供應穩定,提煉的品質精良,沒有加三聚氰胺,沒有加工業染料,沒有假冒,是品牌保證,就像今天的英國寄宿學校,中國人有了點錢,都要把子 女搶着往英國送。
第三,賣鴉片的東印度公司,即渣甸洋行的前身,只是生意人,並不是中國人想像的那樣,是英國政府侵華的先頭部隊,沒有一套大計,先把中國人的 體質搞垮,再由帝國主義派兵。東印度公司壟斷了鴉片的提煉和運輸,西向則輸貨歐洲,東進則中國大市場,像今日英美煙草的萬寶路,中國大陸有得 賣,香港便利店有得賣,炎黃子孫抽,美國的白種人也抽,十分正常。
這樣講,並不是說賣鴉片是一場善舉。不必以非黑即白的中國式思維急於控訴。只是講出事實。歷史學家的職責,是講事實,分析背景 ,更不是一 面倒的洗腦,不必對某些人脆弱而長期不穩定的心靈或情緒負有呵護或安撫之責。
藍氏「鴉片戰爭」,行文雍容而平實,以國際貿易的角度來講一件世界文明史上的小小的衝突。特府不是說,要增加國際視野,培養獨立思考,要有另 類思維嗎?這本英文的「鴉片戰爭」,就是對一伙葉公好龍的流氓或膽小鬼的挑戰。
Lovell博士在分享會上表示,英國劍橋大學的資料庫是其中一個她搜集資料的地方。由於中國和英國的資料 記錄不盡相同,說法亦各有差異,所以必有 一方在捏造事實。她需要徹底分析兩國保存的文獻,猶如偵探把各方的所謂證據抽絲剝繭。她說:「中國的文獻記錄做得相 當清楚,而英國文獻以維多利亞式手寫字 體書寫,所以並非易看」。她坦言,在搜集和分析資料的過程中,感受到鴉片戰爭對中國人構成的恥辱,令身為英國人的她 感到蒙羞。
根據歷史書籍記載,時任英國駐 華商務總監查 理·義律爵士(Sir Charles Elliot)因協助英商販運鴉片而導致中英貿易糾紛升級,引發「鴉片戰爭」。陶傑指出,義律爵士常被中國人指為「鴉片戰爭」的始作俑者、大英帝國的魔 頭、首位侵略中國的人,但Lovell博士對義律爵士有不同的看法。她說:「儘管他被視為中英貿易糾紛及『鴉片戰 爭』的幕後黑手,但義律爵士是厭惡英商的 自由主義者,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物,並討厭『鴉片戰爭』,他只不過是代罪羔羊而已。」
Lovell博士又認為,山高皇帝遠,在清朝道光皇帝 的御書中可見,他對「鴉片戰爭」的來龍去脈似乎不太清楚,對形成一場戰爭的糾紛毫無頭緒,反映時任臣子設法 蒙蔽主上。
談到「鴉片戰爭」對中國的歷史含義,Lovell博士認為這場戰爭對中國本身和其國家身份意義重大,它代表 現代中國悲劇和國恥的序幕,也構成中國當代文化和當代政治的面貌。對中國人來說,「鴉片戰爭」是西方陰謀的記印,提 醒著他們西方國家不可信。
英國歷史對「鴉片戰爭」的釋義截然不同;Lovell博士說,英國認為這是一場文明開化和捍衛自由貿易的戰 爭。英國洋行Jardine Matheson在「鴉片戰爭」中發了大財,為了把其行為合理化和道德化,Jardine Matheson在英國進行反中國運動,並把中國形象妖魔化。電影《The Yellow Peril - The Mask of Fu Manchu The Yellow Parole》(1932)是一部描繪「鴉片戰爭」的影片,但從西方觀點出發,它更帶有種族歧視的色彩。由此可見,西方不斷扭曲「鴉片戰爭」的真正面 貌。
第22屆香港書展一連七日(7月20至26日)於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今年書展以「從香港閱讀世界.在閱 讀中發現自己」為主題,共有526家參展商參展,配合近300場文化活動、合共約150位來自不同領域的講者,詳情 請瀏覽香港書展網頁: www.hkbookfair.com
鴉片戰爭 陶傑
今天書展第一炮,石破天驚,請來英籍女性漢學者藍詩玲( Julia Lovell)講座新著「鴉片戰爭」。主辦當局,十分勇敢。
為什麼?鴉片戰爭由所謂「愛國主義」的角度,重複得都打呵欠了,這個話題,在今日中國人社會, 言必咬牙切齒。言必「船堅炮利」和「國耻」之類的情緒名詞。史學之中,還沒有由女性講過,而且是英國的知識份子。
藍詩玲的「鴉片戰爭」講了幾點─如果閣下是愛國憤青,五毛黨羽,看到這裏,不要再看下去,請轉看本報「豪情」版。
第一,在十九世紀,抽鴉片是上流和中產階級的文化。歐洲的知識份子吸,中國的世家子弟也吸。
第二,中國是一個龐大的市場,十九世紀之前,中國人自己也種鴉片:陝北、雲貴、新疆。為什麼東印度公司的鴉片可以傾銷?因為英國人的貨品,價 格和供應穩定,提煉的品質精良,沒有加三聚氰胺,沒有加工業染料,沒有假冒,是品牌保證,就像今天的英國寄宿學校,中國人有了點錢,都要把子 女搶着往英國送。
第三,賣鴉片的東印度公司,即渣甸洋行的前身,只是生意人,並不是中國人想像的那樣,是英國政府侵華的先頭部隊,沒有一套大計,先把中國人的 體質搞垮,再由帝國主義派兵。東印度公司壟斷了鴉片的提煉和運輸,西向則輸貨歐洲,東進則中國大市場,像今日英美煙草的萬寶路,中國大陸有得 賣,香港便利店有得賣,炎黃子孫抽,美國的白種人也抽,十分正常。
這樣講,並不是說賣鴉片是一場善舉。不必以非黑即白的中國式思維急於控訴。只是講出事實。歷史學家的職責,是講事實,分析背景 ,更不是一 面倒的洗腦,不必對某些人脆弱而長期不穩定的心靈或情緒負有呵護或安撫之責。
藍氏「鴉片戰爭」,行文雍容而平實,以國際貿易的角度來講一件世界文明史上的小小的衝突。特府不是說,要增加國際視野,培養獨立思考,要有另 類思維嗎?這本英文的「鴉片戰爭」,就是對一伙葉公好龍的流氓或膽小鬼的挑戰。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Note: Only a member of this blog may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