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May 12, 2025

美国对乌政策大转变之后 - “今日乌克兰,明日台湾”说法逐渐销声匿迹

鯨魚觀點- 鯨魚網站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之后,“今日乌克兰,明日台湾”成为热议话题。然而随着特朗普重掌白宫,美国对乌政策大转变之后,这样的说法逐渐销声匿迹。政治评论员邓聿文认为,对于北京的武力攻台威胁,台湾社会需要的不再是朗朗上口的比喻,而是更现实的战略定位与风险预判。

在台湾,几乎没有政治人物和网络名嘴现在再说“今日乌克兰,明日台湾”了,也很少有人说到台积电时,把它看作台湾的“护国神山”,而这两句口号,到去年底,还都非常流行。这种转变,发生于特朗普上台后。由于华盛顿调整了对乌政策,不再支持乌克兰对抗俄罗斯,特别在此过程中基辅受到了华盛顿的某种粗暴对待,以及特朗普强迫台积电到美国投资建厂,否则将对台湾征收高额关税,让台湾认识到,再高喊这两句口号及它们所代表的认知价值,会显得非常的不合时宜。


“今日乌克兰,明日台湾”说法的兴起与沉寂

Taiwan is not Ukraine - GZERO Media俄乌战争爆发后,乌克兰对俄罗斯侵略的顽强抵抗以及西方民主国家特别是美欧对乌的鼎力支援,让有着某种相似境遇的台湾觉得心有戚戚焉,也让台湾看到了抵抗中国大陆武力并吞的希望和样板。于是,“今日乌克兰,明日台湾”不胫而走,成了几乎人人都能脱口而出的政治通关密语。这句口号迅速蹿红,也和西方有关,得到了西方舆论的呼应,西方的媒体、智库乃至许多政治人物,都乐于接受这一叙事框架,把台湾放入“民主阵营前线”的剧本中。一方面,可以延续对抗中俄轴心的舆论优势;另一方面,也为美欧政界提供了一个道义姿态的机会,支持台湾就等于支持民主。

故而,“今日乌克兰,明日台湾”是台北和西方联手打造的一种认知“武器”,它既可以起到动员大众,凝聚内部共识的作用,也可以误导社会。就前者而言,在某种危机来临前夕,一个有感染力的象征标语往往能迅速集中民众的注意力、激发斗志,也能在国际上占据叙事制高点和道德正当性,赢得国际社会同情和支持;就后者而言,一种叙事按照认知战的模式操作,被神化,成为不可质疑的信仰后,当外部条件和环境发生了变化,很可能会起反噬效应,原因在于,认知战的核心不是制造真理,而是诉诸情感,创造情势,一旦情势变了,这种叙事不但无力,还会显得荒谬。

乌克兰抗战决心坚定 台籍志愿军:值得台湾看齐

It feels like the end of the world': Taiwan civilians practise for war as  Ukraine revives China fears | Taiwan | The Guardian台湾目前就陷入了此种尴尬。乌克兰在苦撑几年后,正面临被特朗普政府抛弃的危险,它让台湾人看清楚了,原来坚如磐石的承诺其实是多么的不稳定,“今日乌克兰”不再等于台湾的“明日希望”,反而可能是“明日幻影”。如果华盛顿为了和莫斯科媾和,可以放弃基辅,那么,若未来大陆武力威吓台湾,怎么能够指望它会帮助自己?

台积电仍然是台湾的“护国神山”吗?

Opinion: China Is Competing With The U.S. For Military Control Over The  Western Pacific“矽盾”也一样。这个概念在过去几年是台积电的代名词,被赋予半导体神话的象征意义——技术可以抵御武统,芯片可以固守主权。说它是“护国神山”,说它是“地缘战略之盾”,这些话听起来提气,然而,这种叙事其实是以一种高度乐观甚至带点侥幸的方式,把商业竞争、科技产业和国家安全捆绑在一起。大陆不会因台积电而打台湾?这确实是个现实考量。如果大陆在芯片技术上迟迟无法突破,而美方又持续“卡脖子”,存在北京试图借由统一台湾获得台积电技术资源的可能性。从这个角度讲,把台积电视为“矽盾”,不是空穴来风,它也许确实构成了一道令大陆有所忌惮的战略盾牌。

但问题来了,台积电真的能决定战争与和平的走向吗?恐怕不行。统一台湾对中国大陆而言,不只是技术目标,更是国家利益和民族认同的核心议题。在北京的战略叙事中,“统一台湾”不是一个可以被台积电换算成变量的方程式,而是一种政治与历史逻辑的必然路径。从这个意义上说,有没有“矽盾”,大陆的统一目标都不会改变。

另外,“矽盾”的说法也是假定即便大陆打台湾,美方会为了台积电而来护台。然而,地缘政治永远比想象更现实。美方并没有因为台积电的重要性而更加保卫台湾,相反要求台积电“就地投诚”。台积电被逼到亚利桑那设厂,带着资本、技术、人才和供应链一起远征,成了美国芯片重建计划的“血肉供体”。这个过程没有多少选择余地,更没有太多体面。结果是, “矽盾”正被特朗普拆解,“护国神山”变成美方的战略资产。这就好比一个人把自己的护身符交给别人,希望别人来保护自己,却没想过,对方也许只是想收走你的符咒,而把你晾在一边。

台积电扩大对美投资 分析:有助于台湾安全保障

这就是认知战最大的悖论:它可以快速聚焦舆论、激发共鸣、营造形象,但也极度依赖特定时空与政治气候。一旦环境反转,这些曾经有力的口号便可能迅速老化,变成认知回旋镖,砸得自己措手不及。这一情况提醒我们,当政府或舆论领袖为了某个目的操作认知战,制造过度凝练的叙述模板时,是否考虑过这些模板的可持续性?如果没有,这些口号终将沦为一次性消费品,不仅无助于长远安全,反而可能在关键时刻成为战略负资产。


抵御威胁 台湾真正需要的护盾

从“今日乌克兰,明日台湾”到“矽盾”神话,这两个标语式叙事曾经有它们的时效性与动员力,但如今,在这两个口号同时崩塌后,台湾必须面对一个残酷而现实的问题:认知战并不能真正护台,甚至可能制造假象、误导判断、削弱韧性。因为认知武器用得再多,也不过是把希望寄托在别人的善意与某种不确定的情绪联结上。

对于北京的武力攻台威胁,台湾社会需要的不再是下一个朗朗上口的比喻,而是更现实的战略定位与风险预判。不能让认知成为麻醉,更不能让语言绑架思维。真正的“护国神山”,或许不是某一家企业,也不是某一句话,而是这个社会是否具备在巨变时代中,冷静看清自己位置、调整策略的能力。这种能力才是台湾真正的护盾,也是唯一不怕时间检验的底气。

华沙购物中心大火案 - 波兰召见俄大使、关闭一俄领事馆

波兰购物中心火灾:波兰政府将召开会议讨论受损商户支持方案| Vietnam+ (VietnamPlus) 

 华沙购物中心大火案 -  波兰召见俄大使、关闭一俄领事馆

在有证据显示莫斯科对2024年几乎完全摧毁华沙的一家购物中心的一场大火负有责任后,波兰外交部召见了俄罗斯驻波兰大使,并表示将关闭俄罗斯驻克拉科夫领事馆。


自2022年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以来,华沙与莫斯科之间本已紧张的关系又降至新低。波兰表示,作为援助乌克兰的交通枢纽,该国已成为俄罗斯破坏、网络攻击和虚假信息的目标——莫斯科否认了这些指控。

波兰外交部发言人朗斯基(Pawel Wronski)周一表示:“(俄罗斯)大使于欧洲中部时间15时被邀请到外交部”。
波兰新总理誓言努力维持西方世界支持和援 ... 此前,波兰总理图斯克(Donald Tusk)周日宣称,“确定”掌握俄罗斯特工部门是首都华沙的玛丽维尔斯卡大街大火的幕后黑手。

波兰外长西科尔斯基(Radoslaw Sikorski)在X平台上写道:“由于有证据表明俄罗斯特工部门对玛丽维尔斯卡大街的购物中心实施了应受谴责的破坏行为,我决定撤回对俄联邦驻克拉科夫领事馆的运营许可”。

西科尔斯基周一在伦敦举行的欧洲国家外长会上对记者说,如果像购物中心这样的袭击事件继续发生,波兰将采取进一步行动。

Poland Says Raided Russian Spy Network - The Moscow Times波兰外交部代表说,俄方将有约30天的时间关闭驻克拉科夫领事馆,该领事馆有三名外交官和四名其他雇员。据俄新社报导,俄罗斯外交部则指责华沙故意切断与莫斯科的关系。

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称:“华沙继续蓄意破坏两国关系,其行为违背了本国公民的利益”。扎哈罗娃补充说,俄方将很快作出“适当回应”。

去年10月,波兰宣布将关闭俄罗斯驻波兹南领事馆,原因是怀疑俄方企图进行破坏。作为回应,俄罗斯关闭了波兰驻圣彼得堡领事馆。除克拉科夫和波兹南外,俄罗斯还在格但斯克设有领事馆,在华沙设有大使馆。

今年3月,立陶宛检察官指控俄军事情报机构策划了对维尔纽斯一家宜家商场的纵火袭击,这次袭击发生在波兰购物中心火灾的三天前。俄方否认参与纵火袭击。

美国海马斯多管火箭首次在台实弹射击 第2批M1A2T坦克拟2季度前交运

海马斯多管火箭首次在台实弹射击第2批M1A2T坦克拟2季度前交运 

 台湾军方从美国采购的海马斯多管火箭系统周一下午在屏东九鹏基地首度实施实弹射击,共射击33枚训练火箭弹,验证接装成果。

 美国海马斯多管火箭首次在台实弹射击 第2批M1A2T坦克拟2季度前交运

台湾军方从美国采购的海马斯多管火箭系统(HIMARS)去年10月运抵台湾,负责接装的台陆军官兵当地时间周一下午在屏东九鹏基地首度实施实弹射击,共射击33枚训练火箭弹,验证接装成果。台国防部长顾立雄到场全程观看射击过程,在射击结束后则驱车至发射阵地,慰勉参与射击演练的多管火箭连官兵。 

据中央社报导,海马斯多管火箭系统可搭载1个6联装227毫米火箭夹舱,或是一枚射程达300公里、具导向功能的“陆军战术导弹系统”(ATACMS)夹舱。周一操演是射击训练弹,当指挥官下达发射命令后,只见火箭弹伴随著浓浓尾烟迅速飞向外海,并在空中爆出“砰”声响,十分震撼。

报导提及,多管火箭射击时曾出现小插曲,有官兵出现在导弹发射车附近,疑似实施状况排除。58炮指部副指挥官何至中上校表示,故障排除是今次演练重点之一,海马斯多管火箭的美国原厂也有派出技术人员,在现场协助解决状况。

据了解,台湾原向美国采购11套海马斯多管火箭系统,后因陆军未采购40辆M109A6“帕拉丁”自走炮,遂再增购18套海马斯,总数达到29套;原先首批采购64枚ATACMS导弹,最后也增购总数至84枚。

首批海马斯多管火箭系统与ATACMS导弹于去年10月抵台。台国防部指出,“远程精准火力打击系统”全案采购29套海马斯多管火箭系统、战术区域导弹及精准火箭等;首批11套海马斯系统已于去年交运,原预划2027年交运的第2批18套海马斯系统,现可提早于明年交运。

首批M1A2T主战坦克预计12月中旬抵台此外,继首批38辆M1A2T坦克于去年12月交运,台国防部证实,第2批42辆将于今年第2季前完成产制与交运,最后1批28辆于明年第1季完成。

据台国防部送抵立法院的解冻报告,台国防部指出,向美筹购M1A2T坦克108辆及附属装备,首批38辆已于去年12月16日抵台,后续2批依期程规划于今年第2季交运42辆、明年第1季交运28辆,全案装备产制及交运均依计划节点执行,进度正常。

德国联合多家国际媒体 - 令全球90万人中招的诈骗网络 背后是中国人

令90万人中招的诈骗网络背后是华人?-环球大观-万维读者网(电脑版) 

 德国联合多家国际媒体 - 令全球90万人中招的诈骗网络 背后是中国人


德国巴伐利亚广播电台(BR)联合多家国际媒体揭露了一个遍布全球的诈骗体系,通过钓鱼网站和发送含有虚假网页链接的短信,窃取了成千上万信用卡信息,已令全球近90万人上当受骗,德国就有近两万人。据报道诈骗团伙讲中文,据点在亚洲,幕后主使疑似为一名中国男子。

自2023年底起,数以百万计的手机用户收到了声称来自快递公司的短信,例如:“您的DHL包裹因地址不全无法派送,请在12小时内点击链接更新信息。”一旦点击链接,用户便会跳转至一个精心仿造的网页,用户在那里输入自己的信用卡信息,最终导致被盗刷甚至反复盗刷。


受害者来自社会各阶层

德国巴伐利亚广播电台与挪威国家广播公司(NRK)、法国《世界报》(Le Monde)联合开展了调查。挪威网络安全公司Mnemonic向媒体提供了大量材料,包括一份犯罪分子的数据库,详细记录了被诈骗的受害者。

数据库显示,仅从2023年底到2024年年中,全球就有近90万人在假冒网站上输入了信用卡信息。这三家媒体与数据库中的数百名受害者进行了访谈,他们来自各个年龄层,有律师、教师、退休人员,甚至包括信息技术专家——即便是这些专业人士,也被精心伪装的钓鱼网站所骗。

柏林一位专门代理短信诈骗案件受害者的律师卡罗琳·迪波尔德(Carolyn Diepold)指出,受害者没有固定群体特征,而是涵盖社会各个阶层。迪波尔德一直在为受害人争取银行赔偿损失。

令全球90万人中招的诈骗网络背后是华人? – DW – 2025年5月11日德国巴伐利亚广播电台采访了其中一名来自慕尼黑的受害者陀斯滕(化名)。陀斯滕仍记得清楚,2024年3月的一个星期天上午10:31,他在手机上收到一条短信。发信人自称是DHL,这让陀斯滕并不感到意外——他当时的确正在等一件寄自美国的包裹。短信发来时,他的父亲正在家做客,妻子在厨房喊他,他便顺手点击了短信中的链接。

打开的网页与DHL官网几乎一模一样,甚至包括公司抬头。他在页面中输入了个人信息。页面提示称:由于包裹派送需要额外费用,DHL要求他补交费用。于是陀斯滕输入了信用卡信息和银行发来的验证码。之后不久,他的账户就少了近1500欧元。陀斯滕直到当晚才察觉到异样。

陀斯滕表示,银行认为他的行为属于严重疏忽。一周后,他被告知银行无法为其追回损失,钱就这样没了。他也向警方报案,但警方表示目前仅在收集类似案件,但不会单独针对个案展开具体侦查。


骗子无孔不入 – 仿冒机构网站超300家

德国巴伐利亚广播电台掌握了一份犯罪分子用来伪造网站的欺诈软件的副本。调查显示,这款软件不仅可以仿冒DHL页面,其模板库还包含来自全球130个国家、超过300家机构的网页副本。常见的仿冒对象包括邮政和快递公司、电力公司及政府部门等。在德国,骗子还常常伪造德国电信、包裹快递公司Hermes和广播电视缴费网站。几乎都是德国人生活中必须打交道的部门。

当被问及该如何应对这类钓鱼网站时,各机构回应不一。Hermes表示,他们会向网络服务商举报虚假网址,并依据现行法律申请下架。德国广播缴费服务方则称,已多次在官网上发布防诈骗提醒。德国电信表示,已在短时间内向数千名受影响客户发出个人警告。DHL则以网络安全问题为由,拒绝发表评论。

幕后黑手——名为“Darcula”主谋浮出水面

巴伐利亚广播电台联合其国际调查伙伴发现,这个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网络钓鱼团伙之一的犯罪者来自亚洲,且已成功识别出其背后的关键参与者 – 一个自称“Darcula”(吸血鬼“德古拉”)的主谋。他们向世界各地的手机发送了数百万条类似的信息:“DHL包裹已到达仓库,由于地址信息不完整,无法投递。请在12小时内在链接中确认您的地址。”

巴伐利亚广播电台记者根据挪威网络安全公司Mnemonic提供的数据,里面包括了诈骗者记录的成千上万条受害者信息,诈骗者使用的名为“Magic Cat”(魔法猫)诈骗软件,以及聊天软件中存储的超过4万条通话消息,于是对整套犯罪手法有了大致了解。

诈骗犯利用这款“Magic Cat”诈骗软件只要点击几下就能迅速伪造各种机构网站,涵盖邮政、快递服务商电力公司甚至政府机构,当然最常见的是针对德国用户的假冒DHL网站。

一旦有人打开假冒网站,软件中就会响起一句中文提示语音:“已有用户访问该网页。”诈骗者能实时读取用户输入的信息。即使用户试图删除数据,数据仍然会被系统保存下来。
主谋“Darcula”既开发软件,也组织骗子

开发“Magic Cat”诈骗软件的人,也是该诈骗网络的主谋“Darcula”,其社交媒体头像是一只猫。“Darcula”极少透露个人信息。但调查显示,这名“Darcula”极可能是一名现年24岁、名叫Yucheng C.的中国人。调查记者掌握了一张他的身份证照片,照片上是一名黑发青年。证件显示其来自中国中部省份河南。但目前他的具体所在位置尚不明确。

巴伐利亚广播电台记者通过目前掌握的数据和证据不认为这名主谋“Darcula”直接窃取受害者信用卡数据,而是通过中间人将这款诈骗软件出租给其他犯罪者,并收取数百美元的授权费。此外,“Darcula”还管理过一个大型诈骗交流群,骗子在群里交流诈骗心得,一些骗子会提供诈骗课程,另一些骗子声称能大量群发短信至特定国家。

IT专家福特·梅里尔(Ford Merrill)为多个国家的安全部门提供短信诈骗咨询。他表示,诈骗软件开发者“Darcula”可谓“异常成功”。据他所知,约有70%至80%的钓鱼网站使用的都是其开发的诈骗软件。他是该领域“最活跃的角色”之一。

诈骗犯利用诈骗软件只要点击几下就能迅速伪造各种机构网站,涵盖邮政、快递服务商电力公司甚至政府机构,当然最常见的是针对德国用户的假冒DHL网站

辩称“Magic Cat”非诈骗软件 专家:不可能

记者向这位疑为“Darcula”的中国青年Yucheng C.提问但未获回应。之后,一人联系记者,自称不是Yucheng C.,而是其合作者。她说 Yucheng C.确实有开发并出售该软件,但强调这款软件“仅用于网站生成”,并非信用卡诈骗工具。

对此,挪威安全公司Mnemonic的哈里森·桑德(Harrison Sand)持怀疑态度。他表示,这款软件针对的就是普罗大众、窃取信用卡数据。“在我们看来,这个软件根本不存在任何合法用途的可能性。”


数十万张信用卡被盗

数据库记录了自2023年末至2024年夏的诈骗受害者。巴伐利亚广播电台的分析显示,全球约有90万人在这些钓鱼网站上输入了个人的信用卡信息。

在德国,大约有2万人输入了信用卡号,其中约有4千人甚至提交了银行验证码。凭借这些验证码,诈骗者还可以将信用卡绑定到Apple Pay、Google Pay等电子钱包中。

聊天群里的照片显示,骗子确实将被盗信用卡绑定了电子钱包。有些手机还绑定了十多张卡,付款时无需再次输入密码,受害者的卡可能会多次被盗刷。

巴伐利亚广播电台采访了逾百名德国受害者,许多人证实确实被这种诈骗手法骗去了很多钱。内部聊天记录还显示,一些骗子自设支付终端,在家直接盗刷信用卡;还有人晒出在奢侈品店消费后的收据,发布在聊天群和社交平台上。


一名为“Kris”的诈骗主犯炫富之后销声匿迹

调查记者成功锁定了“Darcula”诈骗网络中最活跃的骗子之一。其使用网名“X667788X”,通过分析受害者数据发现,其曾借助诈骗软件“Magic Cat”诈骗数千人,或帮助他人参与作案。他不仅教授诈骗技巧,还租售软件,并为他人代发诈骗短信,还在诈得钱财后公开炫耀。

调查显示,此人名叫“Kris”(克里斯),来自中国西安市。在泰国首都曼谷生活数月并进行诈骗活动,期间他在社交媒体上频繁发布豪华寿司店、兰博基尼等照片。最近他再次发文,地点显示在中国上海附近的某条赛车道。当巴伐利亚广播电台与挪威国家广播公司的记者在曼谷接触其身边人并询问与其相关问题时,他随即删除了自己的所有露脸照。

在与记者聊天时,他否认自己是Kris,只说:“我是X66(其使用的网名),你们找到的所有信息都是假的。”随后他将Instagram上剩余的帖子也删除了。

消费者应主动应对,银行需承担更多责任

德国消费者保护组织提醒民众,切勿点击来自所谓快递公司的短信链接,而应自行在浏览器中访问快递官网。如若中招,应立即保留证据、联系银行并报警。

不过,德国消费者组织协会(VZBV)认为银行在防范责任上也有欠缺。金融专家海科·福斯特(Heiko Fürst)指出,银行和支付服务商对识别并阻止诈骗交易的措施仍不到位,“应当更积极地利用手中手段,识别并及时阻止此类转账行为”。他还呼吁立法者介入,加强对支付机构的法律约束,并更具体地定义其应尽职调查义务”。

德国银行业联合会在回应巴伐利亚广播电台表示,在处理此类损失方面,目前各家银行并无统一标准或协调机制。每家银行会根据个案自行评估并决定处理方式。协会强调:“即使技术系统再安全,也无法防范用户被骗子蒙骗的情况。”协会指出,银行在识别或阻止此类交易上能力有限。

陀斯滕至今仍为被骗感到懊恼:1500欧元打了水漂。“那本来可以是个不错的小旅行,甚至是一整周的假期……现在我只感到彻底的无助。”


德国联邦刑警局尚未立案调查

尽管在德国已有数万名受害者,但德国联邦刑警局(BKA)目前尚未就“Darcula”或“Magic Cat”网络进行立案调查。德国联邦刑警局表示,自2024年10月起,他们已注意到“Darcula”团伙的存在,目前在“持续观察该团伙,以进行现象评估”。该机构指出,针对跨国运作的国际钓鱼团伙的调查面临挑战,难点在于国际间的警方合作,有时甚至要在缺乏合同条约支撑的情况下进行。

香港亲中爱国者:我为何向警方举报上百宗个案

 邓德成在亲中集会上,背后有人挥动中国国旗。邓德成在亲中集会上,背后有人挥动中国国旗。邓德成自掏腰包设立了举报热线

香港亲中爱国者:我为何向警方举报上百宗个案

2020年起,前银行管理层、亲中组织“香港政研会”主席邓德成组织了民间力量,举报疑似违反《国安法》的一举一动。

邓德成说,“我们在社会每个角落,看看有没有我们怀疑可能违反国安法的事”,“如果有, 我们就去警署报案, 举报它 ”。

邓德成前前后后举报了上百人。这些他认为涉嫌违反国家安全法的人士,有的曾经在商场挥舞殖民时期旗帜,有的是在面包店售卖印上示威标志的蛋糕。


28年前,英国移交香港主权给中国。双方签订了具有法律效力的《中英联合声明》,确保这座城市享有的权利和自由“50年不变”。

但在香港爆发2019年大规模民主抗争之后的一年,北京强行实施《国安法》,被批评扼杀言论及新闻自由,甚至导致举报文化萌生。

《国安法》把“分裂国家”、“颠覆国家政权”及勾结外国势力等行为定为违法。香港立法会去年再通过了一部简称“23条”的国家安全法,进一步收紧了国家安全法律。

随着新法落实、警方频频展开拘捕行动,外界对一群移向了香港管治权力中心的亲中“爱国者”的报导有限。这些爱国者是香港的管治者、维护法纪的监察者,也是公开支持他们的普通市民。

BBC花了数周时间采访了现年60岁、自称爱国者的邓德成。他与他组织的义工团队会在社交媒体找寻他们认为涉违国安法的行为或言论,然后截图作记录。

他还设立了一条举报热线,邀请网民举报身边人的相关资料。

邓德成说,他和其义工已经向警方举报了上百个组织或人士。他说,“举报有用吗?如果没有作用,我们也不会做”,“很多人被警方立案,有些甚至被判入狱。”

邓强调,他没有亲自调查涉嫌违法者,只是举报他认为值得被查的事件。他称,此举为“社区与警方的正当合作”。

邓并非唯一参与举报的“爱国者”。香港当局也设立了国安举报热线,国安处表示,由2020年11月至今年2月间,一共收到89万宗举报

而那些被举报的人,承受着庞大的压力。

由2020年国安法实施起至今年2月间,逾300人因与国安相关的罪行被捕;而这些年来,大约有30万或更多港人移民到海外。

在香港经营独立书店的庞一鸣说,他经常因为一些“匿名投诉”遭政府部门上门巡查;他称曾经在15天内,被巡查了10次。

陈家洛说他一些朋友和同事现在与他保持距离自1990年代起参与民主运动的政治学者、大学教授陈家洛称,自己“现在有点像一个带有辐射的人”。陈家洛说他一些朋友和同事现在与他保持距离


他说,一些朋友、学生和同事因他的敢言作风,与他保持距离,“但我绝不会责怪受害者。这是整个体制的问题”。

香港政府回应称,当局“高度重视维护学术自由和院校自主”,但同时强调学术机构有责任确保运作符合法律与大众利益。

邓德成表示,他举报有嫌疑的人是出于对香港的热爱。他说,自己对中国的看法是在香港仍为英国殖民地时形成的。

“殖民地政策其实并不好,最好的机会总是给英国人,我们本地人并没有真正的机会。”

他与很多那一辈的港人一样,曾经渴望香港回归中国,摆脱殖民统治。

他说,比起权利,当时许多香港人更关心生计,“民主或自由,这些都是很抽象的概念,我们并不真正理解”。

邓德成认为普通市民不应过度参与政治,并说自己只是为了香港社会在2019年的动荡后,恢复“平衡”才开始参与政治。

他自称是在为“沉默的大多数”发声;这些人既不支持港独,也不支持示威引起的混乱。

但其他港人认为,集会和示威是香港长久以来表达民意的方式,也是在没有完全民主的特首选举制度下,仅存的发声方式。专研东欧政治的陈家洛说,“我们再不是示威之都。那我们是什么?我还没有答案”。

他认为,爱国主义本身并非负面,“它是一种价值,甚至是一种美德”,但它必须要容许市民在爱国时,保持“批判的距离”,而香港未有做到这一点。

2021年,香港推动选举改革,规定只有“爱国者”且“宣誓效忠中国共产党”的人才能担任政府或立法会的重要职位。

中国政协前委员、时事评论员刘梦熊认为,这导致议会运作困难。他说,“公众认为很多爱国者只是‘口头革命家’或政治投机者,并不真正代表人民”;因此“政府很多荒唐的施政,全部都能80多(百分比)去通过 ,没有掣肘、 没有监督的作用”。

这情况下,就连爱国者邓德成也希望现行制度受到挑战。

他说,“我不想每次(政策)都是90%通过”。他认为,国安法有被滥用的风险,“我不同意你的意见、你做的事,(你就)一定是违反国安法 ”,“我不同意这种做法”。

港府表示,“完善后的立法会已经清除了那些只想阻挠甚至瘫痪政府运作、无意进行建设性对话、代表全港利益的极端分子”。

如今,邓德成说,香港已经恢复平衡与稳定,他没有再作举报。

事实上,在香港街头上,几乎再看不见昔日常有的大型示威活动。而在学术界,陈家洛说,由于人们惧怕监控和违法对生活带来的后果,自我审查和噤声已成为“常态”。

至于在立法会,泛民主派的政党不占任何一席位,包括曾经最具影响力的民主党亦已解散。
邓德成和他的团队展示大量横幅,每幅代表他们曾向警方举报的个人或组织德成和他的团队展示大量横幅,每幅代表他们曾向警方举报的个人或组织


反对声音在城内沉寂,邓德成便将目光投向海外。

他说:“香港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我们是不是应该探索一下,怎样可以继续贡献社会和我们的国家呢?”

他现时会以香港政研会的身份,定期到瑞士日内瓦出席联合国会议,发表中国对香港、人权及其他议题的立场。他说,“对于我这样的非政治人物来说,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他更在瑞士创办一家媒体公司,申请成为注册记者。

至于身在香港的陈家洛深感前景茫茫。他说:“我有三分之一的朋友和学生正流亡海外,另外三分之一在监狱里,而我……处于一种悬而未决的状态。”

“今天我可以自由地和你说话……但没有人能保证我一辈子能一直这样做。”

香港政府书面回覆BBC时表示,国家安全是任何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固有权利,并称相关法律“只针对极少数危害国家安全的人和组织,同时保护着广大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BBC调查纪录片:爱国者的崛起

 BBC調查紀錄片:愛國者的崛起- BBC News 中文

BBC调查纪录片:爱国者的崛起
 

在香港新的“爱国者治港”时代,匿名举报已成常态。BBC国际频道调查小组“BBC之眼”,揭露了《港区国安法》如何在大规模民主运动后重塑这座城市。在香港实施“爱国者治港”的过程中,反对派人士被拘捕,独立媒体停止运作,监察与匿名举报现象日益增多。

批评人士指出,香港社会的氛围让人联想到文化大革命时期。“BBC之眼”采访了自认为“爱国者”的香港人,包括邓德成,他表示自己曾就涉嫌违反国安法,举报约100人。书店老板庞一鸣表示,匿名投诉导致他屡遭政府部门突击检查,而资深记者陈朗升则在采访期间被捕,目前面临审讯。

这部纪录片也探讨新教育政策下,学校推动“国家身份认同”课程的意涵。对此,香港政府回应BBC表示:“经完善后的立法会已清除试图阻挠、甚至瘫痪政府运作的极端分子。这充分体现落实‘爱国者治港’,有助提升管治效能。”

 May be an image of 2 people and text that says 'Threads pin35661 川普: 「我希望你能誠實地回答這個問題: 你能説出一件中國發明的東西嗎? 僅一件事!!」 --...Seemore See more DonaldJ. Trump (Daily News) want from you to be Honest for this Question: Can you name one invented? hin that China has Just one single thing!! 597 156 Visit Threads'